|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温岭鞋企:活下去,就是胜利!

温岭鞋企:活下去,就是胜利!

2008-07-25 11:08:43 来源:中国台州网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2008年,对于温岭鞋业来说,是一个“拐点”。有人担心温岭鞋业从此走下坡路,不过,更多人则认为是新的起点。  

    “活下去,就是胜利!”在风雨中屹然不动的浙诺尔老总林明标异常坚定的一句话,折射出今年以来温岭鞋企生存的现状:咬牙坚持,等待阳光。

  温岭鞋企活得很艰辛,但也活得很坚强。在制鞋企业受到民工荒、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今年以来又遭遇原材料上涨“寒流”的几重打击下,许多企业选择了在企业管理、差异化经营、节能降耗、人文怀柔等方面寻求办法。

  虽然许多企业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亏损的泥潭中,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温岭鞋企仍以坚强的身影站在潮头,迎风而战。甚至于,有些鞋企老板在重重危机中发现了商机。

  浙诺尔通过和沃尔玛、欧尚等国际品牌合作,建立起国际化的管理体系,向更高一层发起了冲刺。

  浙诺尔的“活法”,不仅对温岭整个制鞋行业有借鉴意义,而且对陷入低迷的经济局势,有着积极的启迪作用。

  正如一位鞋企老板所说的那样:重重危机带来新一轮的洗牌,这次洗牌是一次极好的机遇,能挺过去的,肯定是有“内功”的企业,他们将在未来大有作为。

  采访中,温岭超之步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权的一句话让人感动:“大家咬牙一起撑住吧!只要撑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苦夏中,期待挺过行业“寒流”

  今年的原材料涨价,让张华权经历了一场触目惊心的“寒流”。

  从1994年就开始步入鞋业的张华权,前年在温岭市城北街道南山闸工业区买下一块地,新厂房才刚投产,就遭遇了市场萎缩、企业成本上升。

  “排队等在门口要货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当张华权预感到不妙时,他赶紧采取了“冬眠法”,内销、外销两条腿走路,冷粘、注塑两种工艺同时上,不求利润,只求生存。这样,他才支撑住了企业。与周边的企业相比,张华权还算是幸运的。他向记者坦言:许多厂都停产了。如果算上大大小小的作坊,估计有上千家停产。

  女鞋产量在温岭同行中排名第一的浙诺尔掌门人林明标话里也透着丝丝寒气:今年4月,他刚从民工荒和人民币升值影响中缓过一口气时,又遭遇了原材料大幅度涨价的风波。到6月,原材料涨到历史最高点:制鞋业主要化工原料TPR居然从1.02万元/吨涨到了现在的1.5万元/吨;其他辅料分别涨了20%-50%左右。这对已下订单的企业来说,无疑意味着巨大的亏空。

  “今年1至6月份,能保底就算不错了。”林明标透露,像浙诺尔这样的企业其实还是相对坚挺的。林明标盘算着这样度过企业的苦夏:订单照接不误,哪怕明知没利润也得接。“这样就可以先生存,渡过难关再谋发展。”林明标说,接订单,一可以养活工人,二可以保住客户,这样,东山再起就有资本了。

  温岭鞋业曾经辉煌一时。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的制鞋业是温岭市的主要工业支柱产业,也是台州市的主要创汇行业。目前,有制鞋企业近5000家,主要分布在泽国、横峰、大溪、城东、城北、温峤等地,从业人员超过16万人。温岭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注塑(浇注)鞋生产基地之一和鞋类出口基地。2007年鞋产量8亿多双,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0%,总产值220亿元,占温岭市当年工业总产值的20%。每年鞋类出口额占温岭市总出口额的40%以上,在温岭市的工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温岭鞋业:活下去,就是胜利!

  然而,今年上半年,温岭鞋业发展遭遇了严峻的考验。1-5月份,鞋业总量下降,行业前十五强企业有9家出现负增长。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份,温岭鞋出口约3亿双,比去年同期下降5.3%。四大制鞋区域都出现企业停产或倒闭的情况。根据工业局的摸底,鞋企停产或关闭的约占20%,其中大部分是小企业。

  下滑的原因是什么?温岭市工业局副局长黄晓斌认为,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主要市场采取贸易保护、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全行业普遍转冷是主因。而温岭市鞋革协会秘书长潘克诚则认为,自2000年以来,无节制的投资行为和盲目的扩张发展,同时,缺乏知名品牌也是造成行业不景气的原因。

  此外,温岭鞋业还隐含着一种虚构式的繁荣。对此有人形容,温岭的制鞋企业是供应商们养肥的“绵羊”,也是三角债及多角债中突出的一环——这颗“地雷”一旦引爆,不知会伤害到多少配套企业。占行业70%以上,靠银行贷款维持的这些企业,势必要做好历经阵痛的准备。随着供应商先拉货后付款方式的改变,许多企业的资金链,出现了可怕的“黑洞”。

  对大多数出口型鞋企而言,现在谁能撑到最后,谁才会赢。

  浙诺尔,一把剪刀剪裁难题

  一些企业开始在反思中寻求对策。

  从去年开始,浙诺尔先后和沃尔玛、欧尚、TESCO、COOP等4家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拿到了“国际通行证”。企业按照超市所提供的样品开发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绕过了中介,企业的利润会大幅度增长。而让企业得益的远远不止这点,更可贵的是,四大国际超市带来了先进的国际管理理念。

  “加盟这4家国际品牌超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林明标说,在申请和谈判后,超市方派出国际评估机构驻到浙诺尔,进行社会责任和产品技术评估。他们对工人工资、劳动保护、消防安全、操作过程等,都有一系列严格的评估系统。对达不到要求的,下达整改意见,直至产品达到欧盟、美国产品标准,才能进入超市销售。

  “这个评估,其实就是让我们发现管理漏洞的一个好机会。”林明标说,一次评估就等于给他们上了一堂国际管理课。有一次,外方评估人员在生产车间评估时,拿起一把剪刀,告诉他们:剪刀是不能随意摆放的,如果掉下来,刚好掉在脚上,就会对工人造成工伤事故,影响生产,更影响品牌声誉。通过评估人员的提示,企业在剪刀上系了根绳子固定住。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评估方要求缝纫机生产过程中发生断针必须有完整的调换纪录,以此确保全厂1000多个操作台上没有一根断针,以防断针混入鞋子;评估方在洗手间检查,发现地上没铺设防滑垫,就在整改措施上记下一笔,等全公司洗手间都铺设上防滑垫后才“放行”;评估方要求生产结束时,必须给几千台缝纫机罩上防护布套,这又让企业一阵忙……

  严格的评估意外地带来了企业管理的提升。马拉松式的评估结束后,企业从林明标开始到管理人员,全部“洗”了一次脑。“原来有生意时,不会去想这些‘小事’,但现在困境中加强企业管理,反而得到了意外的收获。”林明标说,浙诺尔学会了按照国际规则去生存,企业在今年重重危机下迎难而上,在大多数企业停产的情况下,还增加了两条流水线,扩招400名工人。

  “这理念,是一把剪刀剪出来的。”浙诺尔带给鞋企的经验是:学会和国际接轨,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理念。这是企业前行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未来发展最具优势的潜力所在。

  “力度”,以自主品牌找突破口

  动感的旋律、青春的舞姿、阳光的笑容……在今年4月泉州“力度”体育08秋冬订货会上,以青春、活力、阳光的快男超女形象作为代言人的温岭“力度”品牌,震撼了福建晋江。在这个年产10亿双运动鞋,市场份额占全国40%、全球20%的最大鞋业基地,运动鞋品牌已成群雄逐鹿之势,现在居然还有外来的运动品牌在此强势崛起,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在此之前,温岭鞋企做品牌广告被认为是不可想象的。

  这次的品牌推广无疑是成功的:有多个代理商激烈角逐相关区域的代理权;3天时间,现场订货达1000万元,165个样版中有40个款式订单近30万双。温岭市鞋革业商会常务副会长盛建勇表示,“力度”品牌在晋江成功破茧而出,预示温岭的“力度”已经勇敢地擎起了温岭鞋业“品牌革命”的大旗。

  “力度”在晋江闪亮登场,无疑给陷入困境的温岭制鞋企业一个启迪。多年来,温岭鞋企的品牌之路可谓曲折。温岭众多的大中型制鞋企业囿于外贸鞋的出口,无从找到打造品牌的着力点,绝大多数的温岭制鞋企业都由当初的内销老大成就为一个个“外销明星”。而如今,回过头来想打造品牌,结果变成内销的品牌均被温州和福建泉州等地的企业包揽,而打造外销品牌则很难有所作为,因为国外的消费者根本就不认可的品牌,特别是的鞋类。此种状况甚至被人戏谑为温岭的鞋业是“企业的巨人,品牌的矮人”。

  今年,温岭鞋企老板正意识到,并逐渐在改变这种状况。喜得宝公司把原来批发商采购销售的传统方式转换到实施品牌战略上,从贴牌生产销售逐步走向名牌产品销售,打响自己的品牌。斯特美公司具有较强的国外创牌意识,在乌干达等国家注册的“SITEMEI”品牌已经具有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去年这个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两个亿。

  迷雾里,寻觅化解危机的利器

  其实,早在危机到来之前,嗅觉灵敏的鞋企老板就开始寻求各种法子渡过难关了。

  浙诺尔在经营中选择了开发高端市场。目前,企业接单生产的,都是直接与国外客商合作,价位在5-10美元的产品。此外,实行差异化经营也是企业取胜的良招。浙诺尔经过几年发展,基本上已摆脱了低价竞争的泥潭,目前企业产品60%都是属于高端的、自行开发设计的独家产品。

  一些企业则将拓展的目光投向了国外市场。斯特美鞋业充分利用政府的扶持政策,先后在乌干达、智利、卢旺达等国家注册了外资公司,每个外国公司都派驻了七八个精兵强将,从而建立了一个国内生产、国外销售的营销网络。至今公司的鞋革产品已销往欧盟、南美、非洲的30多个国家,拥有了一批有相当忠诚度的客户。

  在降低制造成本上,宝利特采取了“以消耗定额为依据控制生产过程,以内部虚拟经济实体为模式考核各责任中心,以单票边际利润反馈市场销售”的内部控制办法,成效显著。另外,浙诺尔等企业加强贸易融资,与银行签订远期结汇协议,并争取延长远期结汇期限,通过美元贷款贴现的融资方式降低人民币升值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温岭鞋企在对抗招工寒流中,不少企业选择了人文怀柔这条措施,他们在提高工资、改善工作环境上下了一番功夫。记者了解到,温岭鞋企工人的工资今年增幅达到了20%以上。鹏志鞋材公司在牧屿的新厂里还专门设置了夫妻房;宝利特鞋业为了照顾4000多名来自不同区域的员工的不同饮食习惯,特地分设了不吃辣与爱吃辣两个食堂;浙诺尔帮助企业解决孩子读书问题……像这样把员工的吃住行当作大事来抓的企业在温岭不是少数,他们同时很注重员工的精神需求,在厂区里都配置篮球场、乒乓桌、阅读室及各种健身器材。一些聪明的鞋企还用创新机制激励员工。康尔佳、福德隆鞋业每年拿出几十万元奖励先进工作者……倘若北国春常在,何劳大雁往南飞?许多鞋企老板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意识到,招工不如留人,留人就要留心。

  在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节能降耗。一些企业进行设备技术改造。目前,制鞋企业普遍采用电子调速电机、伺服电机等替代传统工业缝纫机离合器马达或对主要耗能设备进行变频改造。通过对比试验,节电普遍在30%以上。现有近20家鞋企将6000多台高耗能工业缝纫机的电机进行改造,每年可累计节电400万度。林明标告诉记者,浙诺尔在电机上安装了节能控制器,虽然花费不少,可每年能为企业节约近60万元,“投入的设备成本早挣回来了”。

  台州奥利莱鞋业还通过推行清洁生产,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300多万元。此外,通过鞋边角料集中收集、回收再利用、无害化焚烧、填埋等资源综合利用方式,鞋企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政府推动鞋业产业升级

  面对企业界危机和困境,政府没闲着。

  6月24日,温岭城北街道专门召开了鞋业形势分析会,街道准备筛选符合条件的十多家企业,由政府出面申报“石粘运动鞋生产基地”,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价格,借助品牌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而温岭市把更多的希望寄予成立不久的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温岭研究所,欲以此来推动温岭制鞋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在这个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促使制鞋业装备水平、制鞋水平不断提高,培育出更多有活力、有潜力、有张力的新生代企业。

  与此同时,政府对品牌的建设不遗余力。去年,国内首个“鞋类出口基地”称号花落温岭,这是温岭市委、市政府实施“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出口”的区域品牌创建战略的一次里程碑式转折点。行业人员认为,这必将引导企业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规模数量型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使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品牌意识日益增强。为此,温岭市市长叶海燕在会上表示:到2010年末,温岭要建成一流水准的企业技术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信息化管理中心和制造基地,建成具备先进物流和购销管理水平的全国一流鞋业鞋材交易中心,使温岭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仿皮鞋生产和销售基地。

  大洗牌带来新起点

  2008年,对于温岭鞋业来说,是一个“拐点”。有人担心温岭鞋业从此走下坡路,不过,更多人则认为是新的起点。

  潘克诚说,其实,温岭鞋业有着历史的基础和诸多的亮点。近年来,女鞋的兴起,占1/4产量的童鞋正在稳步地向前发展,质量、品种、研发都在快步前进。“应该欢迎并庆幸这个‘拐点’的到来,因为温岭鞋业与其在浑浑噩噩中集体慢慢消亡,倒不如让部分企业先行选择市场退出机制。”潘克诚认为,有潜力的温岭鞋业必须抓住机遇,更好地推进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黄晓斌则认为,虽然出口形势、人民币升值、外贸政策调整、要素制约等困难和问题还继续存在,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洗牌效应。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重点骨干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竞争能力、市场拓展能力会逐步显现。虽然整个鞋业行业增速放缓,但通过努力,行业的提升发展仍然值得期待。他提醒鞋企老板,今后鞋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品牌竞争、成本竞争、市场竞争。谁做到快人一步、高人一招,谁就将赢得发展和壮大的先机。他认为,温岭鞋企应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开辟新兴市场;加强产品结构的调整和细节创新;知人善用、同创共享,培养勇于拓展的管理团队;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成本;企业加强管理,在提高企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多下苦功。

  记者手记:                  

  迷雾中亮剑

  一名剑手,在与强敌狭路相逢之时,哪怕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也要毅然亮剑。

  当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温岭鞋企老板凭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自信和勇气,在重重迷雾中选择了迎难而上。这种精神,无疑是我市各行各业面对困境最需要的精神。

  去温岭采访制鞋业的生存现状前,记者查阅了大量的温岭制鞋业发展与现状的资料。去年以来,制鞋企业受到民工荒、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今年以来遭遇原材料上涨寒流,想象中,经历几重打击的温岭制鞋业,是一片萧条。然而,现状并非原先想象得那么悲观。相反,越深入企业采访,记者就从越多乐观的鞋企老板身上,看到曙光。

  我们看到,在危机中,嗅觉敏锐的台州商人主动采取了化危为安的措施。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是把压力变成动力、把危机化为商机的神奇力量。

  温岭鞋企艰难地在风雨中跋涉,但透过重重迷雾,记者欣喜地看到了温岭鞋革业摆脱困境,重新腾飞的潜力。

  经济低迷,是经济发展的正常规律。遇上了,我们不会悲观,也不会逃避。正如许多在风雨中屹然不动的温岭鞋企老板一样,我们选择了——在寒流中寻求复苏,甚至寻求飞跃!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