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都晋江迎来产业结构调整契机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落户 杨益民表示———
晋江迎来产业结构调整契机
国际体育产业基地落户晋江,将给晋江带来哪些积极的变化?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王钧和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杨益民。杨益民表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落户晋江,对晋江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契机。
第三产业发展迎来机遇
《晋江经济报》: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成功落户,对于晋江的广大企业和市民来说有什么意义?
王钧:晋江是国家体育总局继成都、深圳之后选定的第三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也是第一个被选定的县级市体育产业基地,这自然就有它特殊的意义。晋江作为的“品牌之都”,无论是经济增长速度还是经济发展总量,抑或整个运动产业,都是处于国内同级县市的前列,地区特色非常鲜活明显,各项条件都比较符合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
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规划非常健全,不仅有各种体育项目的场馆,还包括系列配套设施,规划区域的地理位置也非常有利,海域宽广,而且与台湾隔海相望。
另外,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也得到晋江市各级领导的关心与重视。我想,在晋江市领导的带领和各企业的推动下,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将发展得很好。
杨益民:这次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落户晋江,对晋江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契机,一方面,体育产业基地建设要求我们加快体育服务业建设,这对晋江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和提升。
其次,晋江的体育用品企业已经有了聚集效应,体育产业基地落户晋江后,这种聚集效应会得到强化,晋江的体育用品产业将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充分发展。
另外,基地还将加强国家体育总局与晋江的体育用品企业之间的联系,这本身对晋江企业的竞争力是一个极大的促进,我们将严格按照“一带、二地、一中心”的规划目标建设体育产业基地。
应提倡全民运动
《晋江经济报》:晋江应该如何建设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呢?
王钧: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体育产业基地的发展必须要适应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鼓励各地方、各区域发展体育产业(事业),鼓励通过体育产业来带动当地甚至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引导全民都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支持国家的体育事业。因此,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发展,应当积极发挥出体育产业基地的潜在优势,为国家作出贡献。
二,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要符合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需要。晋江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员,也可以说是处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最前沿。那么,既然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落户晋江,晋江也有义务把产业基地所带来的效应辐射给整个海西经济区,发挥晋江的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
当然,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也要有自己的特色,符合晋江的实际,要与成都、深圳两地的体育产业基地区分开来,要作出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各项体育赛事和广大民众。体育产业基地要和晋江当地的企业协同发展,共谋利益,力争打造出具有国际性的样板基地!
三,晋江国际体育产业基地的建立,不仅仅是兴建几个比赛场馆,规划几块体育训练基地,而是要把体育项目发展成全民的运动,这样才能使得产业基地具有持续性。
例如,水上中心在有赛事的时候是比赛场地,在没有赛事举办的时候可以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水上乐园,打造一种休闲的体育产业态势,这样不仅增加了收入,带动经济的发展,更能提高人们整体的体育意识,只有人民的体育意识增强了,他们才会接受、热爱更多新的体育项目,才会支持甚至推荐国内外各项体育赛事到晋江来举办,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持续的、良性的循环。
浔兴俱乐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参观,我感觉晋江、晋江人民还是有意识去做体育项目的,而且逐渐向全民运动演变。我非常看好这个俱乐部,我觉得它一定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很好的品牌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