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从年产6亿双,到四分五裂减产六成:这个“中国女鞋之都”,又杀回来了

从年产6亿双,到四分五裂减产六成:这个“中国女鞋之都”,又杀回来了

2025-11-26 08:08:15 来源:深氪新消费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这世上没有两双脚是一样的,但没有哪双脚在成都买不到合适的鞋。

作为官方认证的“女鞋之都”,巅峰时期,成都年产皮鞋超6亿双,女鞋占比95%以上,与温州、泉州、广州并称为“三州一都”。全市从事鞋类生产销售的企业超3000家,既是卡美多、艾民儿、阿么女鞋等自主品牌的成长摇篮,也是GUESS、百丽、达芙妮、千百度等海内外知名品牌的代工大头。



不但如此,成都还是西部地区的鞋类品牌批发集散地,出口量占全国女鞋的三分之一,销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自2008年开始,随着成都市城市规划和产业升级调整,原处于成都市武侯区的制鞋产业基地开始向外转移,频繁密集的多次搬迁,比军阀年间的混战还复杂。

期间,四川省内出现了多地承接制鞋产业的景象,也致使制鞋产业四分五裂,规划不集中,产业不集中,产业链分散,行业整体凋零,女鞋产业规模从顶峰时期千亿元一跌再跌,一度只剩300亿元,年产量跌至约2亿双,减产六成。

成都女鞋产业由盛转衰,陷入发展困境,此前支撑产业发展的代工模式也暴露出长期隐藏的问题,成都女鞋陷入沉寂。

就在外界猜测成都女鞋产业将风光不再时,历经转型阵痛、赛道变化等重重考验后,成都女鞋产业依托数字化转型与电商赋能,实现了从“代工贴牌”向“电商赋能”跨越,从“价格优势”向“设计优势”和“品质优势”的转变,涅槃重生。

虽一路跌宕起伏,但成都女鞋的名片,却越擦越亮,历久弥新。

01

从作坊到女鞋之都

成都女鞋如何崛起

一个产业带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偶然与必然。

成都人制鞋,最早能追溯到三国时期,距今有1800多年。《三国志》记载,“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因此有网友调侃,成都做鞋子,大概率是和刘皇叔有关。

到清康熙年间,成都制鞋手工作坊已初具规模,武侯区的浆洗街成为著名的制革专业街,是西南地区制鞋业皮革材料供应的重要基地。由浆洗街开始,再到二环、三环以及郊县,成都女鞋的工厂形态也从家庭作坊慢慢扩大。

到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成都女鞋产业添了一把火,受东莞、温州、泉州等沿海地区影响,成都人或接到外贸订单在当地建厂开工,或从外地拿货卖给当地,待资金充足时再投建工厂,从事鞋业的人越来越多。

2002年,武侯区提出“建立武侯鞋业工业园,打造西部鞋都品牌”思路,决定打造集设计研发、生产贸易、平台展示于一体的西部鞋都工业园。彼时,园区聚集了成都80%以上的制鞋企业,配套企业达3000余户,年产值突破70亿元,成都女鞋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武侯原址“三只鞋”地标

2005年底,武侯区被轻工联合会、皮革协会授予“女鞋之都”称号,标志着成都鞋业正式跻身全国行业前列,成都成为西部最大的鞋类品牌生产、零售、批发集散地和展示窗口。



随着成都女鞋的名气越来越响亮,成都每年会举办多次订货会,全国各地及国际采购商慕名前来,外贸订单迅速攀升。

在此期间,成都女鞋产业形成了两派格局:一是涌现出卡美多、艾民儿、西米、艾米奇这样的本土自主品牌,像艾民儿的品牌sheme,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访问成都的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夫人;另一派是代工生产,大家熟悉的百丽、达芙妮、千百度等一众知名品牌,背后供应链都是成都的制鞋工厂,由于代工来钱更快,走品牌化路线并没有成为成都女鞋的主流,为以后的问题爆发埋下了隐患。

但此时的危机被大好形势所掩盖。最辉煌的时候,成都女鞋产业规模接近千亿级,几乎每家工厂都是满负荷生产,而且采购方式也相当粗犷,老板们在门口拿着数钱的机器,坐等客人过来直接拿钱取货,“致富神话”都变得稀松平常,成都女鞋也由此形成了从皮革到制鞋、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

然而,好运在2010年以后开始慢慢消退。

02

多次搬迁由盛转衰

成都女鞋面临困境

2010年,成都市制定《成都制鞋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实施“一都两园”的鞋业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武侯部分制鞋企业将生产从成都中心城区迁移至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沛的崇州、金堂等地,将设计、研发、营销等环节保留在武侯区。

事实上,在此之前,成都制鞋产业已经历过两次搬迁,先是因城区规划转移至博美装饰城,而后又迁往双楠,但都算不上真正的大转移,只是小范围的局部搬迁,而非整个制鞋产业链的全方位转移。

随后,成都加快产业升级,严格环保禁令下,仅有极少数的鞋企获批环保资质,上万家中小型工厂被关停、取缔,原本人声鼎沸、机器轰鸣的制鞋工厂,瞬间人去楼空,制鞋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大震荡。



一切还远没有结束。2017年7月,成都公布产业空间布局“十字方针”,以武侯区为主的鞋业集中第被划入“中优”范畴,随着武侯、安岳两地园区签订《武侯·安岳区域合作协议》,成都女鞋产业带进一步分散,110余家成都鞋企陆续迁往资阳市安岳渝成制鞋产业园。

2024年成都女鞋产业带抖音电商GMV突破40亿元,订单量增长15%;店播商家增长18%,商品交易总额(GMV)过千万商家增长37%,过亿商家增长24%。

从浆洗街的手工作坊到现代化生产,从贴牌代工到品牌出海,从主攻线下到进驻直播间,成都女鞋的转型之路从未停歇。

沉寂并不意味着沉沦,暂时的蛰伏,是为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成都女鞋,又杀回来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配图仅供参考,无指向性及商业用途

参考资料:

1.亿邦动力《1亿流量兜不住,女鞋之都老矣?》

2.江湾瞭望《唯一,女鞋之都》

3.品牌工厂BrandsFactory《百丽也出海,和成都有什么关系?》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