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透安踏、李宁、华利等中国鞋企的ESG价值重构行动蓝图
一双经典款运动鞋的碳足迹约13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一盏60瓦的灯泡连续点亮25天。如今,这双鞋的“体重”正被品牌商、代工厂和材料商联手重新定义。
2025年,头部鞋企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评级迎来集体跃升。安踏MSCIESG评级跃升3级至“A”,特步更是斩获“AA”评级,成为行业标杆。
李宁虽未披露MSCI最新评级,但其持续二十年的ESG实践已构建起差异化竞争力。
这场评级竞赛的背后,是鞋类产业这个传统高耗能领域正在发生的价值重构。在消费者、资本和全球供应链的三重压力下,ESG已从一句口号变为鞋企通往未来市场的许可证。
1、评级跃迁,鞋企ESG价值获国际认可
鞋类企业在国际ESG评级中的表现,正成为其全球竞争力的新注解。
安踏与特步的评级突破,清晰地标示出鞋类产业发展的新刻度。安踏集团在两年内实现MSCIESG评级三级跳至“A”级,并首次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新兴市场指数。
特步集团则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在MSCIESG评级中升至AA级,成为首家获此评级的体育用品企业。
李宁公司的ESG实践同样获得市场认可,其MSCIESG评级已跃升至BBB级,并成功入选“凯度BrandZ可持续发展品牌50强”榜单第15位,位居同业榜首。
四大鞋企的评级跃升,构成了一幅完整的鞋业ESG发展图谱:特步、安踏代表第一梯队,李宁构成中坚力量。
安踏2024年ESG成效
2、全链减碳,从承诺到行动的艰难跋涉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主要鞋类企业均已设定明确的碳中和时间表,并将减排行动延伸至整个价值链。
安踏集团积极推进“1+3+5”可持续战略蓝图,力争2050年实现碳中和。该集团承诺到2030年范围1+2绝对减排42%,重点类目范围3强度减排51.6%。
安踏2024年ESG成效
特步集团在2024年发布的2030战略框架中承诺到2030年自营范围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2%,并计划在2030年至少50%的产品使用至少一种可持续材料。
特步ESG重要性议题矩阵图
李宁集团则通过创新材料与生产工艺升级,在鞋类产品环保创新领域实现多项突破。2025年1月,李宁公司与相关机构共同制定的《鞋类生物降解性能评价》产品标准发布;5月,李宁公司推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首款全降解专业运动鞋。
李宁ESG重要性议题矩阵图
3、代工巨头,供应链上的静默革命
在鞋类产业的ESG版图中,代工厂作为供应链上的关键一环,其绿色转型同样深刻影响着品牌的碳足迹。
华利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运动鞋制造商,其长期为Nike、Adidas、UnderArmour等全球知名品牌开发设计与制造。在披露层面,华利集团不仅对范围三排放作了披露,更承诺到2050年实现整个价值链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为实现这一目标,华利集团在供应链管理上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在其推动下,核心供应商承诺每年至少减少3%的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
这一努力使得华利集团在范围1/2/3排放、风险披露、机遇披露、治理等五项关键行动方案得分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华利ESG重要性议题矩阵图
4、材料创新,从源头重塑产品碳足迹
鞋类产品的碳足迹很大程度上在原材料阶段就已确定,材料企业的ESG实践因而成为产业减碳的源头战场。
天虹集团作为纺织材料领域的领导者,选择了大规模采用CarbonZeroTencel与CarbonZeroModal等创新材料。
同时,公司还研发了耗水量比传统棉低75%、每公顷可吸收13.4tCO₂的低碳天然纤维,从原料阶段即显著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根据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发布的《2025可持续发展报告》,化工行业正成为材料创新的源头。报告显示,90.9%的受访企业将“公司战略愿景”视为推进材料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其中生物基材料(81.8%)、高性能聚合物(68.2%)、新能源与再生材料(近60%)成为企业重点布局的领域。
5、产品革命,绿色科技成为竞争新高地
在产品层面,鞋类企业正通过材料创新和工艺改进,竞相降低产品碳足迹,绿色科技已成为品牌竞争的新焦点。
李宁公司通过䨻科技、GCR等鞋类环保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实现全年累计减碳超3万吨。其中,飞电5CHALLENGER跑鞋通过ISO14067碳足迹认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仅为12.84千克CO2e/双。
在材料使用上,2024年,李宁公司再生涤纶纱线使用量达2,024吨,实现碳减排2,283吨。
安踏在今年推出的马赫5代跑鞋中提高了再生涤纶纱线的使用比例,并在生产加工、运输分销阶段更大程度使用绿色能源,使得平均每双马赫5代跑鞋的碳足迹从前一代的12.37kg二氧化碳当量降低至7.88kg二氧化碳当量,减少约36%的碳排放。
去年4月,特步推出了冠军版跑鞋“160X5.0”及“260X”的“地球日”限定配色。该创新系列结合特步的尖端科技及环保生物基材料,每双鞋可减少11.6至13.1克碳排放,推广废料回收再利用。
6、绿色物流,碳足迹的隐形战场
鞋类产品的ESG表现不仅限于制造环节,物流运输和包装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碳排来源。
在绿色物流方面,一批领先企业开始逐步构建绿色物流体系。其中,彪马、惠普、Tesco等11家企业已设定了提升新能源货车使用比例等目标,38家企业探索通过多式联运、降低空载率等方式提升货物运输效率。
安踏集团在包装环节取得了显著进展,其可持续包装占比已提升至36%。同时,李宁公司在产品包装方面广泛使用环保包装,2024年FSC认证鞋盒占比约80%,且通过环保包装共计节省油墨6,672千克,节水1,127吨,节电220,085度,降低碳排放约118吨。
走在行业前端的鞋类企业已证明,绿色转型不仅是成本,更是竞争力——李宁通过持续投入,成功将环保与产品创新相结合;安踏、特步的ESG评级跃升,则为制造驶向全球市场提供了新的通行证。
绿色竞争力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或多个举措,而是融入从原料、生产到运输的全产业链系统性优势。
正如李宁集团副总裁宋春涛所言:"科技与环保的双向奔赴,将是鞋类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来源。"
- 百丽BELLE懒人也能拥有美丽的显贵穿搭
- 新品丨ABCKIDS冬季LOOK图鉴
- 康奈超火游牧风,就穿这双酷感户外鞋
- 安德玛与库里达成Curry品牌战略拆分协议,将聚焦核心品牌复苏
- 千百度步间「闪光点」
- 哈贝多HABERDO冬上新|轻暖运动,踏云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