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鞋价格上扬,关税“寒流”或使市场需求进一步降温
根据FDRA发布的最新数据,九月鞋类价格随整体通胀趋势同步上涨。FDRA指出,当月鞋类零售价格攀升1.3%,略低于八月1.4%的涨幅,但仍创下近十七个月来的第二高增速。这一现象出现在各目标市场价格普遍上涨的背景下,其中女鞋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位居各类鞋款之首,同时创下两年半以来第二高的单月涨幅纪录。
	
	
FDRA首席经济学家Gary Raines向FN透露,九月鞋类价格的整体上涨使得年内累计涨幅"小幅攀升"。他进一步强调:"零售鞋价已实现连续三个月的同比增长。随着进口鞋类关税飙升的压力沿着供应链持续传导至终端销售环节,我们预计这一上涨态势仍将延续。"AAFA执行副总裁Nate Herman补充指出,随着气候转凉消费者购置应季鞋款,女鞋品类较2024年9月呈现2.8%的冰冷通胀数据,这一严峻形势与针对鞋类制造贸易伙伴的关税政策密切相关,且女性产品长期承受更高税负的现状仍在持续。他直言:"若不能制定针对产业特殊困境的智慧贸易政策,普通工薪家庭将继续承受高价重压。"
	
	
最新通胀数据发布之际,正值特朗普总统实施的关税政策持续引发市场忧虑,业界普遍预期2025年末至2026年以美国市场为首的鞋类价格将面临更大上行压力。与此同时,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九月整体通胀继续攀升,标志着年度通胀率已连续五个月加速上扬。根据迟滞发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报告,九月零售通胀同比上涨3.0%,创十六个月来最大涨幅。经季节性调整后,当月物价上涨0.3%,略低于前值0.4%。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成本后,核心CPI环比上升0.2%,同比增幅达3.0%。
	
	
为规避关税冲击而采取的提前出货策略现已失去操作空间。FDR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tt Priest在近日的一次的电话会议中表示:"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局面,广泛实施的关税政策将推高所有商品成本。"他透露从进口商到批发商、零售商都在竭尽所能延缓涨价压力,包括采取提前出货等应对措施。但目前女装时尚鞋款库存已基本消化完毕,男鞋因周转率较低仍有余货,这意味着新到港商品将不可避免因关税而提价。
Priest总结道:"鞋类价格在CPI体系下已连续两月上涨。若此趋势持续,需求下降将成必然。"他进一步警告,若失业率随劳动力市场疲软而攀升,消费者在食品杂货等全面涨价压力下势必缩减开支。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市场99%的鞋类依赖进口,年进口量约25亿双,相当于人均7双鞋。目前行业每年承担的关税负担约30亿美元,Priest预计"年底该数字将升至50亿美元"。仅七月份单月关税征收额就激增108%至6.35亿美元。他同时表示:"随着含税商品深入零售体系,我们非常担忧消费者对涨价的接受度。"
	
	
Footwear Unlimited首席执行官Pat Mooney将当前关税税率形容为"残酷",平均税率已从10%攀升至25%-30%。由于税率变动频繁,企业难以预估实际成本。目前、印度和墨西哥三大原产国均未签订所谓贸易协定,Mooney坦言"在这种环境下经营企业、把控利润空间变得异常困难"。他观察到所有零售商都在为下一季销量下滑做准备,"涨价已成定局,大家都在计划缩减出货量"。据其了解,品牌方将约10%的涨幅转嫁给消费者,公司自身与工厂各消化5%,零售商可能也需承担5%的成本压力。
望未来,美国最高法院对特朗普实施新关税法律权限的裁决尚存变数,关税退税机制能否启动亦未明确。Priest推演了三种退税可能带来的影响:企业或将资金用于维持或扩充员工规模;因利润空间得到修复而实施降价让利;抑或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回馈消费者,无需再为达成利润目标而削减材料成本或简化产品功能。
	
	
毋庸置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鞋类市场仍将持续深陷通胀压力与关税政策的双重夹击。从供应链各环节的成本传导,到终端零售的持续涨价,整个行业都在经历一场深刻重构。女性鞋类作为关税政策的主要承受者,其两年半来的最高涨幅不仅暴露了贸易壁垒的选择性,更折射出政策制定中潜在的消费公平问题。在99%鞋类依赖进口的市场结构下,单边贸易保护政策正在引发连锁反应: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消费者购买力持续衰减,而25亿双鞋的年需求量则面临着成本结构的根本性质变。
随着关税成本全面渗透至零售终端,这场政策引发的行业震荡已超出单纯的经济范畴,成为检验贸易政策与民生福祉如何平衡的重要试金石。当每个美国家庭为基本鞋履消费支付更高溢价时,他们都不得不亲历宏观政策与日常经济的深刻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