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忠依赖全球并购资产破千亿 安踏销售费256亿创新不足百年梦待圆
从渔村小作坊到千亿体育帝国,安踏34年狂飙突进:靠"蛇吞象"并购13个国际大牌,却面临研发投入不足的隐忧。丁世忠的野心是"不做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但这条全球化之路能走多远?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从亚玛芬到狼爪,安踏体育(02020.HK,下称“安踏”)启动新一轮品牌收购,全球化战略再下一城。
34年前,丁世忠从福建晋江出发,带着安踏,走向全国,踏入全球。当初的渔村小作坊,如今已成长为资产超千亿、位居全球前列的体育用品集团。
丁世忠及安踏靠什么获得巨大成功?除了家族内部团结一心外,收购、品牌及营销,可能是丁世忠成功的秘籍。始祖鸟、萨洛蒙、威尔胜……借助车轮式并购,丁世忠将一个个国际大品牌收入囊中。
不过,热衷并购、营销,丁世忠在研发上的投入相对不足。2024年,安踏销售费256亿元,研发费20亿元,二者相差12倍。
在全球市场与阿迪达斯、耐克尚有一定差距,走过了34个春秋的安踏,能成为百年大厂吗?
从渔村少年到千亿富豪
丁世忠及安踏的成长,充满着传奇色彩。
1970年,丁世忠出生于福建晋江,一个贫困县的小渔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丁世忠的父亲丁和木与亲戚合伙开办鞋作坊,丁世忠辍学在家帮忙。生意起初不错,可随着当地鞋厂增多,生意渐渐衰败。1980年,丁和木变卖家里的谷子、家禽家畜等,与村民联合创办鞋厂。
1987年,17岁的丁世忠,带着父亲拼凑1万元和600双精挑细选的晋江鞋,孤身闯荡北京城,开启了他的商海生涯。
人生地不熟,四处奔波、碰壁后,丁世忠想到了一个办法,将鞋子放在商场寄售,商场卖掉了再付款。鞋子终于上了商场货架,凭借价格低、品质好优势,试卖的鞋子很快销售一空。
寄售模式逐渐打开了市场,丁世忠调整策略,在商场租柜台批零兼营晋江鞋,生意一步步做大。但他发现一个问题,晋江鞋只能低价卖,青岛双星鞋却可以卖高价。
丁世忠意识到,这是品牌力量。1991年,丁世忠带着从北京赚到的人生第一桶金——20万元回到晋江。
丁和木、丁世家、丁世忠父子三人创建了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正式注册“安踏”商标,寓意“安心创业,踏实做人”。三年后,丁和木将公司交给两个儿子打理。
1999年,丁世忠出任安踏总经理,他做出了安踏30年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战略决策——80万元请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代言,又花300万元在央视做广告,相当于将一年的利润全部花在了营销上。
那个时代,只有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顶级运动品牌才有明星代言人。丁世忠力排众议,他坚信,安踏要打响品牌,就必须有自己的代言人。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中,孔令辉击败了瑞典“乒坛霸主”瓦尔德内尔,夺得冠军。安踏也因为孔令辉的代言一下子家喻户晓,当年销售额从2000万元跃升至2亿元。
丁世忠赌对了,安踏一年销量呈10倍增长。
2004年,李宁港股上市,2005年,鸿星尔克赴新加坡上市。2007年,丁世忠也推动安踏在港股上市,获得183倍超额认购,募资超35亿港元,创造了体育用品行业市盈率及融资金额最高纪录,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体育品牌。
丁世忠盯上了国际市场。安踏与奥委会签约成为合作伙伴,为代表团提供领奖服。安踏先后赞助CBA、奥运会、进军NBA,构筑全球品牌矩阵。
2024年7月15日,丁世忠还担任了巴黎奥运会火炬手,这是他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第四次担任奥运火炬手。
与全球重大赛事深度绑定,安踏名声大噪,丁世忠的世界雄心渐渐显现,财富也呈几何级增长。
2024年2月,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体育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丁世忠身家飙至1466亿元,稳居晋江首富之位。
目前,仅仅持股安踏,丁世忠、丁世家及妹夫赖世贤、表兄王文默等丁氏家族的财富就达1387亿港元。
全球扫货完善品牌矩阵
除了营销及品牌建设,丁世忠驱动安踏快速发展的另一条路径是全球购。
掌握了品牌的秘籍后,丁世忠不断加码品牌塑造,他要手握更多品牌。
2009年,丁世忠出资3.32亿元买下连年亏损的意大利著名运动品牌FILA(斐乐)的业务,以此作为跳板,进军高端市场及国际市场。当时,FILA在仅有50家门店。
丁世忠精心运作,辅之以“运动时尚”定位,将FILA打造成营收超266亿元的核心品牌,毛利率长期维持在70%以上,成为安踏旗下主打时尚运动的头部品牌。
2015年,安踏收购了在俄罗斯以及东欧市场的运动休闲品牌Sprandi(斯潘迪)。
2016年,安踏出资1.5亿元联手日本迪桑特、伊藤忠商事成立合资公司“迪桑特”,2021年,安踏将其全资收购。迪桑特凭借滑雪领域的专业技术,2024年营收突破30亿元,成为高端户外市场的标杆。
2017年,安踏收购了1973年创立的韩国高端户外品牌KOLON SPORT(可隆),在户外市场取得重要突破。
2018年底,丁世忠掀起了一场震惊全球业界的世纪大收购。以安踏为首的财团以46亿欧元(约合35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发出要约,收购芬兰高端体育用品巨头亚玛芬全部股份。
这是体育用品史上最大的跨国收购案。这也是丁世忠至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次大收购。
蛇吞象式并购顺利完成,丁世忠将始祖鸟、萨洛蒙、威尔胜等13个国际大牌纳入麾下。
当地时间2024年2月1日,亚玛芬体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首次公开募股成功募资约13亿美元,成为自2023年9月以来全球最大的IPO之一。
今年4月,丁世忠宣布,全资收购起源于德国的户外服饰、鞋履及装备专业品牌Jack Wolfskin(中文名称:狼爪),基础对价为2.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
丁世忠认为,狼爪作为户外鞋服及装备领域的全球领先专业品牌之一,在欧洲市场(尤其是德国)具有强大影响力,整合狼爪将会是公司全球化策略的一个重要步伐。安踏将受惠于狼爪独有的材料科技及德国工程设计团队的丰富经验。
系列车轮式全球收购,丁世忠逐渐完善了安踏的品牌矩阵及定位。在大众市场,公司有安踏主品牌、小笑牛(儿童市场);高端时尚品牌有FILA、MAIA ACTIVE(女性运动);专业户外品牌有迪桑特(滑雪)、可隆(都市户外)、始祖鸟(高端专业)、狼爪(大众户外,收购中)。
从全球化布局来看,亚玛芬旗下品牌覆盖欧美市场,狼爪则重点覆盖欧洲市场,安踏主品牌通过东南亚直营和欧美渠道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依赖并购与营销能走多远
无疑,过去34年,丁世忠及安踏是成功的。一个新的疑问是,安踏究竟能走多远?
伴随着全球收购,安踏的经营业绩实现了快速增长。
2007年,安踏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90亿元、5.38亿元,到202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708.26亿元、155.96亿元,分别较2007年增长约21倍、28倍。期间,2012年、2013年,营收净利双降,2020年、2022年,归母净利润小幅调整,2023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86%、52.36%。
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资产约1126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2024年初,安踏发布旗下各品牌的2023年全年零售表现。在会议现场,一向低调的丁世忠对外分享了自己对2024年的五大思考。他认为,安踏已经拥有三大核心能力,即多品牌协同管理能力,多品牌零售运营能力,全球化多品牌运营及资源整合能力。
丁世忠还提出,优秀的企业就是能做百年以上的企业,的头部企业,一定会成为世界的头部企业。安踏,不做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安踏,要做伟大的百年企业。
那么,安踏能成为伟大的百年企业吗?
与阿迪达斯、耐克相比,安踏还存在一定差距。
2024财年,耐克营业收入约3651亿元、归母净利润405亿元;阿迪达斯营业收入1782亿元、归母净利润57.50亿元,近几年,阿迪达斯的经营业绩有所下滑,但仍然优于安踏。
近两年,安踏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17亿元、256亿元,销售费率为34.76%、36.21%,呈增长趋势。2024财年,耐克的销售、行政及一般费用合计1178.3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2%左右。
在研发投入方面,2024年,安踏的研发费用约为20亿元,研发费率2.8%。
耐克及阿迪达斯未单独披露研发费用,根据行业分析,耐克研发费用率约3%—4%,阿迪达斯的研发费率也在3%左右,其绝对值将明显高于安踏。
分析人士认为,相较耐克、阿迪达斯,安踏的研发投入不足,而其销售费用接近研发费用13倍,过度依赖营销,或使得安踏的创新能力不足。
此外,市场担忧,安踏是否会陷入并购依赖。
2021年8月,安踏市值曾达5167亿港元,今年5月9日,市值为2640亿港元,缩水了2500亿港元左右。
丁世忠的百年企业梦想,能顺利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