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最新上脚的品牌,被NBA禁穿却让它找到生存之道

从硅谷大佬标配的Allbirds,到奢侈品牌Loro Piana的运动鞋,再到夜骑西湖时穿的鬼冢虎……马云每次私服亮相都逃不过网友的火眼金睛。但这次让他成功抢镜的,轮到一个颇为小众的品牌。
刚结束的NBA赛上,这位前首富靠着一双黑白配色、鞋底带着夸张大理石纹路的运动鞋,在社交媒体刷足了存在感。
说来也巧,这双被马云选中的运动鞋,来自洛杉矶品牌Athletic Propulsion Labs(APL)的Techloom Zipline,在运动圈子里也是个相当“有故事的同学”。时间回到2010年,APL因为一项名为“Load N Launch”的独家技术被NBA官方封杀,理由是会给球员带来“不正当的竞争优势”。
在运动鞋历史上,被禁的鞋款不少,但APL比较特别——它是第一个因为“性能太强”而被全面封杀的。这道禁令当时让刚成立一年的APL措手不及,没想到后来反而成了品牌最好的广告。

APL Techloom Zipline(售价折合人民币2567元)
禁穿背后的技术争议
APL的核心技术“Load N Launch”,本质上是一套植入鞋底前掌的八组弹簧装置。其设计原理是通过吸收运动员起跳前的下压力,储存能量并在起跳瞬间释放反冲力,以提供额外的弹跳助力。

▲ Load N Launch(图源APL官网)
根据品牌方公布的实验室数据,该技术平均能提升垂直弹跳8-9厘米。正是这一数据引起了NBA官方的注意,并在2010年10月19日以“提供不正当竞争优势”为由,禁止球员在比赛中穿着APL鞋款。
然而,这项技术在实际使用中一直存在争议。包括INF NEWS等在内的媒体指出,其增弹效果可能只有品牌宣称的一半左右,且长期使用的稳定性存疑。但不可否认的是,“Load N Launch”确实代表了APL在运动鞋技术创新上的大胆尝试。

有意思的是,这项技术的诞生源于一对身高约1米83的双胞胎兄弟的执念。2008年,还在南加州大学打篮球的Adam和Ryan Goldston,因为身高在球场上不占优势,萌生了制作“能让人跳得更高”的篮球鞋的想法。
这种创新想法并非凭空而来。兄弟俩生长在运动鞋世家,父亲Mark Goldston曾是锐步Pump充气鞋的研发成员,后来担任L.A. Gear高管,主导过L.A. Lights发光鞋等项目。从小耳濡目染的经历,为兄弟俩的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5岁就开始‘入行’了,”Ryan后来回忆道,“爸爸经常带我们去公司研发部门转悠。”这种从小的熏陶,甚至体现在一些有趣的产品细节上。比如小时候他们试穿L.A. Lights儿童鞋样品时,发现自己在黑暗的卫生间里根本看不到鞋后跟的闪光,就建议父亲“把灯装在鞋侧面”,这个童言无忌的建议后来真的被采纳,成了该系列的标志性设计。
不过,创业这条路从来都不好走。当Ryan在大学创业课上拿出定价300美元、只在网上卖的功能篮球鞋计划时,直接被教授泼了盆冷水,认为这纯属异想天开。
但这反而激起了兄弟俩的斗志。他们在宿舍里捣鼓各种弹簧装置,据说那张玻璃书桌至今还放在APL的办公室里,算是创业初心的见证。在找到一家台湾制造商后,经过反复折腾,终于搞出了“Load N Launch”技术。
2010年6月,APL Concept 1正式开卖,300美元的定价创下了篮球鞋的价格新高。但谁都没想到,真正让这个品牌出圈的,是四个月后NBA的一纸禁令。

▲ APL Concept 1
这一禁反而禁出了大名堂。消息一出,APL立马登上谷歌热搜第一,官网被挤爆8个小时,原本九个月的库存三天内就被抢光了。
“当时我们都懵了,这不就等于说我们的鞋太好了吗?”Adam后来回忆道。Ryan在接受Fashionista Network采访时说得更直白:“这简直是发生在我们身上最好的事情。”
从篮球场到跑道
NBA的禁令在短期内带来了巨大的曝光,但APL很快意识到,光靠篮球鞋这条路怕是走不远了。被NBA封杀,等于在专业领域丢了最重要的背书。但换个角度看,普通消费者其实更在意鞋子的舒适度和设计感,运动休闲风当时正开始兴起,这倒是个新机会。
想明白这点后,他们在2014年6月正式推出跑鞋系列,完成了重要的战略转向。TechLoom Pro、Windchill和Joyride三个系列一推出,立马抓住了正在兴起的运动休闲风潮。
“我们发现时尚界越来越注重舒适和功能性,而运动品牌也开始追求设计感,”兄弟俩后来聊起这个决定时说。他们逐渐将品牌定位在“奢华与性能的结合体”,在传统运动品牌和奢侈品牌之间寻找生存空间。
转型初期,APL也曾尝试通过合作扩大影响力。2017年,它与lululemon在美国门店推出联名运动鞋,试图借助后者深厚的渠道与客群基础试水市场。尽管这次合作未能掀起巨大波澜,却为APL后续独立进军高端零售渠道积累了经验。
幸运的是,跑鞋系列让APL成功打进了高端商场。美国百年奢侈品连锁百货公司Saks Fifth Avenue(萨克斯第五大道)第一个引进了APL的跑鞋,随后Net-a-Porter、连卡佛、Bergdorf Goodman等全球300多家奢侈品零售商也陆续跟进,为APL铺设了密集的高端销售网络。
除了零售渠道,APL在体育圈也动作频频。2023年跟F1的甲骨文红牛车队达成合作,成为其官方鞋类供应商。今年加拿大大奖赛上,车手Sergio Perez就被拍到穿着APL的Nostalgia 87鞋款。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合作是WWE巨星John Cena(约翰·塞纳),这位摔角选手在职业生涯最重要的转型时刻——2025《铁笼密室》大赛上反派角色的塑造,特意选了APL的TechLoom Pro。在职业摔角这种注重形象塑造的领域,这个选择无疑给APL的专业形象加了不少分。
2016年还有个重要里程碑——APL成为首个入选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CFDA)的运动品牌,这一时尚界的权威认可,为其“奢华性能”的定位提供了有力背书。兄弟俩当时很自豪地表示,“我们就是要证明性能和时尚可以共存。”
随着知名度打开,APL开始被各路明星自发带货。从卡戴珊家族到索菲亚·里奇,从奥运体操冠军纳斯蒂亚·柳金到约翰·塞纳,都成了品牌的免费“代言人”。奥普拉还在她的年度最爱清单里推荐了APL的拖鞋。
根据品牌方在2022年接受Retail Brew采访时透露的信息,女性消费者已占APL业务总量的65%。Adam称APL是“唯一女性销量反超男性的主流运动品牌”,这种客群结构与传统运动品牌形成鲜明对比。
奢华性能的新赛道
靠着早期积累的技术口碑,APL开始将创新重心从篮球场转向更广阔的生活场景,在专业运动科技与高端时尚美学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转型跑鞋领域后,APL将研发重点转向了材料科技和鞋型设计。2018年,APL与The Woolmark Company合作推出了全球首款羊毛认证的技术针织跑鞋TechLoom Breeze Merino Wool。这款鞋采用80%澳大利亚美利奴羊毛,历经两年研发,通过特殊的纱线工艺解决了羊毛材质的耐用性问题。
近年来,APL在中底材料上持续创新,推出了独有的FutureFoam缓震技术。与传统EVA材料相比,FutureFoam在回弹性和耐用性上都有显著提升。北美权威媒体《Believe in the Run》在测评报道中形容其脚感“介于New Balance FuelCell与Fresh Foam之间,轻量且略带回弹”。
除了自主研发,APL也通过联名合作拓展技术边界。2022年与迈凯伦汽车的合作颇具代表性,这类与顶级性能品牌的合作,进一步强化了APL的“奢华性能”形象。 双方推出的HySpeed跑鞋采用了全长碳纤维板和注入氮气的特调中底,鞋跟衬垫设计灵感源自迈凯伦Senna的超轻量化座椅。
APL还善于将生活灵感融入产品设计。2021年推出的Streamline跑鞋,其中底灵感来自兄弟俩东京旅行时品尝的舒芙蕾松饼,他们试图在鞋底重现那种绵密柔软的质感。而2022年专为日常跑者设计的Techloom Zipline,则从迪拜的高空滑索体验中获取灵感。马云在NBA赛上穿着的正是这款鞋的特别配色。

在销售渠道与市场布局上,APL采取了相对独特的策略。尽管运动品牌普遍采用大规模线下扩张的模式,APL却始终保持谨慎。其产品主要通过官网电商平台及全球300多家高端奢侈品零售商销售,包括萨克斯第五大道、巴尼斯纽约、连卡佛、Net-a-porter等。
根据公开报道,2016年5月,APL通过连卡佛取得了香港和内地市场的独家经销权,俊思集团旗下的Pedder Group则负责新加坡市场。不过,APL在内地市场的渠道建设并未深入,至今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与此同时,根据APL官网信息披露,目前APL在也未在包括香港连卡佛商场售卖。
线下门店拓展也极为克制。截至目前,APL仅在洛杉矶和纽约开设了两家旗舰店,且都是在品牌成立十年后才陆续开设。2019年,APL在洛杉矶The Grove开设首家旗舰店,2023年在纽约SoHo开设第二家门店。
从最初300美元的篮球鞋,到如今动辄250-450美元的跑鞋,APL始终坚持着高端定价策略。这种明确的价位定位,既服务于高消费客群,也与品牌追求的“奢华性能”形象相契合。
如今,这个16年前从南加州大学宿舍诞生的品牌,已在美国高端运动鞋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通过在体育领域的持续布局,从NBA到F1,从奥运冠军到职业运动员,APL建立起一个独特的品牌形象:既拥有专业运动基因,又具备时尚生活方式属性。
然而,与它在欧美市场的知名度形成反差的是,APL在内地市场始终没有实质性动作。即便早在2016年就已通过连卡佛进入香港,但八年过去,APL在内地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未见进一步动作。从马云等名人的“自发带货”,到社交媒体上的讨论热度,都显示了消费者对APL的浓厚兴趣,但这种关注尚未转化为品牌在市场的实质性布局。
对于APL来说,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运动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消费升级趋势,为高端运动品牌提供了广阔空间;但另一方面,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和渠道复杂性,也对APL这样的独立品牌构成了严峻考验。
从篮球鞋起家,到跑鞋领域站稳脚跟,再到拓展全品类运动生活方式,APL走出了一条与传统运动品牌截然不同的路径。如今,摆在APL面前的新问题是,当小众光环与大众市场相遇,这个独立品牌能否在保持调性的同时,真正打开像这样庞大而复杂的市场。马云上脚,能否成为这个故事的又一个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