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运动品牌大混战,谁在崛起谁在掉队?

2025 年上半年,国内运动品牌市场竞争激烈,安踏、李宁、特步和 361 度四大品牌的业绩表现备受关注。这不仅反映了各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体现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下面,让我们先通过一组关键数据来直观了解这四大品牌的上半年业绩情况:

从营收数据来看,安踏以 385.4 亿元遥遥领先,且同比增长 14.3%,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统治力和增长态势。这得益于其多元化的品牌矩阵和全球化战略,旗下多个品牌协同发展,覆盖不同细分市场,满足了多元消费需求。李宁营收为 148.17 亿元,同比增长 3.3%,虽仍保持增长,但增速相对平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特步上半年营收 68.38 亿元,同比增长 7.1%,其聚焦跑步领域的战略成效显著,专业运动分部收入大幅增长,推动了整体业绩提升。361 度实现营收 57.05 亿元,同比增长 11%,凭借对大众运动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渠道体系的创新,在市场中稳步前行 。
净利润方面,安踏净利润达 70.3 亿元,同比增长 14.5%,高营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规模效应明显。特步净利润为 9.14 亿元,同比增长 21.5%,增速亮眼,在剥离部分亏损品牌后,盈利能力显著增强。361 度净利润 8.58 亿元,同比增长 8.6%,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而李宁净利润 17.37 亿元,同比下降 11.0%,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主要受线下扩张导致的库存问题以及 “国潮红利” 减弱影响 。
毛利率方面,安踏以 63.4% 的毛利率位居榜首,这得益于其高端品牌的布局和强大的品牌溢价能力。李宁毛利率为 50%,特步为 45.0%,361 度为 41.5%,三大品牌与安踏存在一定差距,这也反映出品牌定位和产品结构对毛利率的影响。

安踏:巨头的持续扩张
多品牌开花结果
安踏在 2025 年上半年延续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营收达 385.4 亿元,同比增长 14.3%,净利润 70.3 亿元,同比增长 14.5%。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其多元化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安踏主品牌作为根基,通过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设计水平,满足消费者对日常运动和时尚的需求,实现营收稳健增长,上半年收入增长 12.5%,达到 145.6 亿元。安踏持续投入研发,推出的氮科技系列跑鞋,凭借出色的缓震性能和轻量化设计,深受跑步爱好者喜爱,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份额。
FILA品牌依然是安踏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上半年,FILA 营收达到 168.4 亿元,同比增长 15.8%。FILA 凭借其高端时尚的品牌定位,在一二线城市的购物中心和核心商圈布局,吸引了众多年轻时尚消费者。FILA 不断推出联名系列产品,如与知名设计师、艺术家的合作,将潮流元素融入运动服饰,提升了品牌的时尚感和话题性,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高端运动时尚领域的地位。
除了安踏主品牌和 FILA,安踏旗下的其他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迪桑特作为专业滑雪品牌,随着国内冰雪运动的兴起,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上半年营收增长 25.3%,达到 28.7 亿元。迪桑特凭借专业的滑雪装备和时尚的设计,不仅吸引了专业滑雪运动员,也受到了滑雪爱好者的青睐。安踏还通过收购和培育,布局户外、儿童等细分领域品牌,这些品牌虽然在营收占比上相对较小,但增长迅速,为安踏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全球化与零售创新
安踏的全球化布局也在稳步推进。上半年,安踏国际市场营收增长 18.7%,达到 53.7 亿元。安踏通过与国际体育赛事合作、赞助国际运动员等方式,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安踏赞助了多个国际知名运动员,如 NBA 球星扬尼斯?阿德托昆博,借助他们在国际体育赛事中的曝光,将安踏品牌推向全球市场。安踏还在东南亚、欧洲等地开设了多家旗舰店,通过本地化运营,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需求,推出符合当地市场的产品。
在零售创新方面,安踏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安踏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偏好,实现精准营销和商品推荐。安踏在部分门店引入智能试衣镜、自助收银设备等,提升购物效率和趣味性。安踏还推出了 “店中店”、“概念店” 等新店铺类型,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沉浸式的购物环境。安踏在上海开设的概念店,融合了运动体验、文化展示和产品销售,成为当地的运动文化地标,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来打卡和购物。
潜在风险与挑战
尽管安踏在上半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潜在风险和挑战。随着市场竞争加剧,FILA 品牌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毛利率同比下降 2.1 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推广费用增加以及竞争对手推出类似定位的产品。新品牌的整合和培育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国际市场的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也可能对安踏的全球化战略产生影响。

李宁:稳健前行下的隐忧
业绩增长与利润下滑
李宁在 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148.17 亿元,同比增长 3.3%,但净利润为 17.37 亿元,同比下降 11.0%,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 50.4% 下降至 50%,净利率从 13.6% 降至 11.7%。这主要是由于渠道结构调整,直面消费者的渠道收入占比下降,以及直营促销竞争加剧导致集团加大了折扣力度。李宁在业绩会上表示,截至二季度以来,直营折扣压力有进一步恶化趋势,当发现流水和库存产生不匹配时,会将库存处理作为第一优先业务,这也导致了折扣的加深,进而影响了毛利率和净利润。

品类表现分化
从品类来看,李宁的鞋类业务表现出色,收入达到 82.31 亿元,同比增长 4.9%,占总收入的 55.6%,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核心引擎。超䨻科技作为核心技术支点,已全面应用于跑鞋、篮球鞋等核心品类,并实现技术迭代。搭载超䨻中底科技的 “越影 5PRO” 将中底缓弹比降至 10.8,实现缓震与回弹性能的精准平衡,成为首款面向大众市场的超䨻慢跑鞋,完善了专业跑鞋矩阵的技术覆盖。三大核心跑鞋 IP “超轻”“赤兔”“飞电” 上半年总销量突破 526 万双 。
服装业务则面临挑战,收入为 51.93 亿元,同比下降 3.4%,占总收入的 35%。夏季凉感矩阵产品总订量突破 53 万件,但整体服装销售情况不佳,可能与产品设计、市场需求变化以及竞争加剧等因素有关。器材及配件收入 13.93 亿元,占总营收 9.4%,同比激增 23.7%,增速最快。其中,羽毛球拍 “雷霆 80Light”“战戟 8000”、乒乓球鞋服科技升级,器材类与羽毛球鞋收入占比提升至 80%,标志着该品类从 “服饰驱动” 向 “专业器械引领” 的转型完成 。
渠道优化与库存管理
在渠道方面,李宁持续推进渠道优化战略。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李宁门店数量为 7534 家,较 2024 年 12 月 31 日净减 51 家。公司逐步转向DTC模式,持续推动处理低效店铺,优化店铺结构,推动旗舰店、标杆店、超级奥莱等高效大店落地。目前大店保有量 1527 家,平均面积 409 平方米,核心商业体进驻率约 90%。但线下客流面临挑战,来自直营店的收入从 2024 年同期的 35.03 亿元跌至 33.83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从 24.4% 减弱至 22.8% 。
与之相反,线上渠道成为增长的重要动力。电商收入上半年达 43.00 亿元,同比增长 7.4%,在总营收中占比 29.0%。通过抖音本地生活等新生态平台的接入,实现线上流量与线下门店的精准联动,“DLO1” 等明星单品线上首发即售罄,带动品牌搜索热度同比提升超 800% 。
库存管理方面,李宁全渠道库销比保持在 4 个月,库存周转天数为 61 天,同比减少 1 天,库龄结构健康,维持行业领先水平。公司通过体系化的库存管理,形成库存数据透明化、准确化,同时结合生意计划实施库存管控,优化结构,管控全集团的库存总额,达到集团和通路库存良好 。

特步:专业运动的崛起
主品牌与专业运动协同发展
特步在 2025 年上半年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营收达到 68.38 亿元,同比增长 7.1%,净利润为 9.14 亿元,同比增长 21.5%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特步聚焦跑步赛道战略的持续深化以及品牌矩阵调整的成效显现。
特步主品牌依然是营收的主要贡献者,上半年收入增长 4.5%,达到 60.53 亿元。在线渠道表现出色,电商业务实现双位数同比增长,占特步主品牌收入超过 30%。从产品组合来看,服装销售增加与鞋履平均售价上涨推动了增长。不过,主品牌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 0.3 个百分点,主要受儿童业务占比提升以及电商渠道折扣力度加大影响 。

以索康尼及迈乐品牌为代表的专业运动分部成为特步业绩增长的新亮点。上半年,专业运动分部收入同比增长 32.5%,达到 7.85 亿元,收入占比从去年的 9.3% 增至 11.5%,经营溢利大幅增长 236.8% 至 7860 万元。这一增长得益于线下零售业绩强劲增长,同店销售额实现双位数增长、服装销售额增加以及在线渠道持续增长 。索康尼作为百年跑鞋世家品牌,通过对品牌定位、店铺设计及产品线进行全面重塑,吸引了新消费人群。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索康尼在内地有 155 家门店,高端旗舰店已进驻核心商圈,创新的跑步服装及生活休闲产品系列受到专业运动员以外顾客的喜爱 。
跑步战略深化
特步一直以来都将跑步作为核心业务,通过赞助专业赛事和运营跑步社群,不断强化品牌在跑步领域的影响力。2025 年上半年,特步总计与国内 27 场马拉松及路跑赛事达成合作,其中包括世界田联白金标赛事厦门马拉松,以及多项金标赛事。在这些赛事中,特步跑鞋的穿着率表现出色。在厦门、无锡、兰州三项重点马拉松赛事中,特步不仅以三小时内完赛跑者的最高穿着率,稳坐精英选手首选品牌的地位,更斩获全局穿着率第一。索康尼的表现亦超出预期,全局穿着率在三项重点马拉松赛事中,位居国际品牌之首,其穿着率更在 2025 年无锡赛事中位居第二,超越所有国际品牌,创下了品牌的新纪录 。
特步还通过遍布各大城市核心公园及热门跑步胜地的 70 家特步跑步俱乐部,为会员提供全面的专业服务。通过在俱乐部举办精心策划的活动,并与附属跑团展开合作,特步积极提升跑者社群的活跃度,同时推动跑步生态圈的协同发展。截至报告期末,特步 “特跑族” 会员人数已突破 240 万人,“特跑族” 跑团数量超过 6200 个 。
品牌矩阵调整
2024 年 11 月,特步战略性剥离盖世威及帕拉丁业务,集团更加聚焦跑步赛道。这一举措使得特步能够集中资源发展核心品牌,提升运营效率。特步集团董事局主席兼 CEO 丁水波表示,未来特步将巩固于跑步领域的领导地位,并致力发挥特步主品牌与索康尼、迈乐的协同效应,以提升集团市场份额 。
在渠道布局方面,特步持续推进 “开大店、关小店” 的策略,提升单店效益。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集团于内地及海外共有 6360 家主要由本集团授权分销商经营的特步成人品牌店铺,其中约 70% 的零售店铺为新形象店,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购物体验。特步还将于 2025 年下半年启动直接面向消费者(DTC)的战略布局,预计可在零售网络管理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

361 度:高性价比的突围
双品牌驱动增长
361 度在 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57.05 亿元,同比增长 11%,净利润 8.58 亿元,同比增长 8.6% ,毛利率为 41.5%,同比增长 0.2 个百分点,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其双品牌战略的有效实施。
主品牌方面,成人鞋类收入 25.75 亿元,同比增长 12.8%;成人服装收入 16.01 亿元,同比增长 1.6%。361 度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 2.8%,累计专利数量达 870 项,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在跑鞋领域,升级版的 “速湃 FLOAT2”“速湃 CQT2” 跑鞋,以顶级缓震技术满足消费者对高性能的需求;全新上市的 “疾风 ET”、升级版 “飚速” 系列,以及搭载蝶翼碳板与 RPU 大底的 “飞燃 4x4” 户外跑鞋,均成为市场爆款 。

儿童品牌同样表现出色,儿童业务实现收益 12.61 亿元,同比增长 11.4%,占公司总收益约 22.1%。361 度儿童以 “青少年运动专家” 为品牌定位,深耕运动童装领域,覆盖跑步、篮球、足球、跳绳及校园体考等核心运动场景。品牌通过整合国家级资源构筑专业壁垒,签约跳绳国家队、北京国安少训项目,汇聚吕晓明、杜婷婷、安小雨等顶尖教练及推荐官,并打造 “全国跳绳大赛”、“触地即燃?少年赛” 等自有 IP 赛事,持续强化终端用户粘性与品牌影响力 。在产品研发上,361 度儿童针对儿童运动痛点推出专属科技,如跳绳鞋的 FLASH 科技、篮球鞋的足弓自适应系统、跑鞋的攻速科技,并针对性开发「飞戈」「飞速」体考竞速跑鞋、国家队同款「闪跃」跳绳鞋等产品 。
电商与国际化加速
电商业务是 361 度上半年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上半年电商业务营收 18.2 亿元,同比增长 45%,再创历史新高,占整体收入比重大幅提升至 31.8% 。361 度采取直营模式直连消费者,保证了线上品牌形象的独立性。通过 “线上线下货品区隔” 策略,推出电商专供尖货,满足线上用户对高性能的需求。在营销层面,361 度通过 IP 跨界合作与热门节点大促精准触达年轻群体,小刘鸭、小猪佩奇、海绵宝宝等联名配色产品,以高颜值设计吸引泛消费人群;2025 年 “618” 期间,聚焦跑步、篮球核心品类,推出 “JOKER1 GT”、“BIG3 6.0PRO” 等尖货,并搭配海绵宝宝联名配色,通过多渠道内容传播实现深度种草,全渠道销售额取得了理想成绩 。

国际化布局方面,361 度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截至报告期末,其在海外市场的销售网点数量为 1357 个,覆盖美洲、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国际业务实现收益约 8760 万元,同比增长 19.7% 。361 度通过延续与 2025 年哈尔滨亚冬会、爱知?名古屋 2026 亚运会等国际顶级赛事合作以及全球代言人矩阵优势,针对不同国家市场特性调整营销策略,并借助电商平台拓展海外业务,稳步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上半年跨境电商销售额连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94% 。
性价比定位的挑战与机遇
361 度一直以来以高性价比的定位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根据华泰研究的报告,361 度在国内大装市场的门店中,有 75.9% 位于三线及以下市场,其产品全价格带覆盖,但核心价格带小于 200 元,相较于国内上市可比公司核心价格带位于 200 - 400 元,显示出突出的质价比优势 。这种定位使其能够吸引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尤其是在下沉市场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

然而,高性价比定位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保持性价比的同时维持利润空间变得困难。另一方面,竞争对手也在不断推出高性价比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应对这些挑战,361 度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品质,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361 度还积极拓展新的市场和渠道,如电商和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机会 。

未来展望与竞争格局
行业趋势分析
展望未来,运动品牌行业在多个维度上将呈现出显著的发展趋势。在消费需求方面,消费者对运动产品的专业性、个性化和时尚感要求将不断提高。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在选择运动品牌时,会更加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功能性,如跑鞋的缓震性能、运动服装的透气排汗功能等。年轻消费者对个性化和时尚感的追求,促使品牌推出更多具有独特设计和潮流元素的产品。联名款、限量版产品的热销,就反映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和时尚感的需求。
技术创新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各大品牌将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探索新材料、新技术在运动产品中的应用。智能运动装备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通过内置传感器、蓝牙连接等技术,实现运动数据监测、运动指导等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运动体验。环保材料的应用也将成为趋势,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品牌会更多地采用可回收、可降解的材料,以满足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

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国内品牌之间的竞争将围绕品牌定位、产品创新、渠道拓展等方面展开。国际品牌也不会坐视国内市场份额被蚕食,会加大在市场的投入和布局。品牌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产品和价格上,还体现在品牌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如何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消费者粘性,将是各品牌面临的重要课题。
各品牌发展策略预测
基于 2025 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和品牌战略,四大品牌在未来将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以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
安踏有望继续深化多品牌战略和全球化布局。在多品牌方面,安踏将进一步挖掘各品牌的潜力,提升品牌协同效应。安踏主品牌将继续提升产品专业性和时尚感,满足大众市场需求;FILA 将强化高端运动时尚定位,拓展产品线和市场份额;迪桑特、可隆等专业运动品牌将聚焦细分领域,提升品牌在专业市场的影响力。全球化进程中,安踏将加大在东南亚、中东、北美等市场的投入,通过本地化运营、赞助国际赛事和运动员等方式,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安踏还可能继续推进战略性并购,完善品牌矩阵,提升整体竞争力。
李宁将坚持 “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 战略,持续强化专业运动品牌心智。在产品方面,李宁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性能,如继续优化超䨻科技在各品类产品中的应用,推出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专业运动产品。李宁还将积极拓展新运动品类,如户外、网球、匹克球等,挖掘新的增长机会。渠道上,李宁会持续优化渠道结构,加强与顶级商业体及头部奥莱项目的合作,推动创新店型规划与布局;同时,提升线上渠道的运营效率,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借助与奥委会及多支国家运动队伍的合作,李宁将开展更多的营销活动,提升品牌专业性和美誉度。

特步会继续聚焦跑步赛道,深化跑步战略。通过赞助更多的专业赛事和运营跑步社群,特步将进一步提升品牌在跑步领域的影响力,吸引更多跑步爱好者。在产品方面,特步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高性能的跑步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索康尼、迈乐等专业运动品牌也将得到重点发展,通过优化店铺布局、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扩大市场份额。特步还将推进 DTC 战略布局,加强对零售网络的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361 度将持续推进双品牌驱动战略,强化高性价比定位。主品牌方面,361 度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品质,推出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性价比产品。儿童品牌将深耕运动童装领域,加强与国家级资源的合作,提升品牌专业性和影响力。电商和国际化将成为 361 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电商业务上,361 度会加强线上渠道建设,拓展新兴电商平台,提升线上销售业绩;国际化进程中,361 度将继续拓展海外市场,通过与国际赛事合作、代言人矩阵等方式,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 上一篇:Lululemon增长失速:繁华落尽,何去何从?
-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