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元购买新凉鞋 穿了两天就“染脚”
【鞋网-消费市场】新鞋掉色严重,商家不予处理;手机在“三包”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商家借口不闻不理;壁柜零件脱落,经营者根本不予理会;预订的“新车”被商家“偷梁换柱”……你在消费中摊上这些事儿了吗?市消委会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共接受消费咨询6.2万人次,受理消费者投诉201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达306万元。
今天是“3·15”消费者权益维护日,记者走近广大消费者,听他们讲述自己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消费问题,痛快话“维权”。
维权故事
580元购买新凉鞋 穿了两天就“染脚”
2012年5月20日,从成都回眉山探亲的吴女士和母亲一起逛街时,在眉山城区一大型商场购买了一双价值580元的某品牌凉鞋。付钱后,吴女士迫不及待地穿上了新凉鞋。可让她郁闷的是,新凉鞋穿了三天就出现脱色现象。“当时我就发现我的脚都被染色了,洗都洗不掉。”吴女士告诉记者,她发现凉鞋掉色后,迅速到商场要求服务员给调换。可服务员却以鞋子无质量问题为由拒绝给予调换。
因为第二天要赶回成都上班,无奈之下,吴女士只好将新凉鞋放在商家处,让其拿到成都做质量鉴定。可等到第二个周末,吴女士再次回眉山时却发现,商家不仅没有将鞋子拿去做质量鉴定,而且态度恶劣,坚决不予更换。于是,吴女士拨打12315求助。在东坡区工商局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商家终于答应让吴女士调换其他品牌的凉鞋,价格多退少补。
新闻延伸
消费维权还有哪些障碍?
消费者遇到的以上问题在执法人员的调解下大都得以很好地解决,这是好事、乐事。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维权时,依然面临很多维权失败的结果。几经折腾之后仍无法维权的消费者最后只得“忍气吞声”,将委屈往自己的肚子里咽。
那么,消费者在维权时还有哪些障碍?市消委会秘书长何永智介绍说,最大的障碍就是商品的质量鉴定问题。
“由于消费品的技术含量较高,商品质量的投诉,往往需要提供质量鉴定结果。如不少消费者向我们投诉房屋出现了渗水问题,预购的新车出现"生锈"问题等。这些消费品都是比较特殊的,检测需多个部门联合行动,有的甚至不能在眉山本地完成。遇到这类投诉,往往需要花大量时间和金钱。”同时,何永智表示,这类消费行为涉及的费用大,检测部门收取鉴定费用高,消费者一般不愿意冒险先支付高额的鉴定费用,因而使调解陷入困境,消费者的维权也就遇到了障碍。
要如何解决维权障碍问题?不少消费者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消费者雷建峰说:“首先需要鉴定费用的降低,如果鉴定费用能像"家电下乡"一样有补助,就能为消费者降低一些鉴定负担,助他们维权的"一臂之力";其次,消费者要加强维权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要有"一维到底"的精神。
当然,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商家要自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