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测中国制鞋业泡沫化何时到来
【鞋网-行业新闻】制鞋业目前面临着投资经营环境恶化和产能严重过剩两重困境,制鞋业泡沫的迅速膨胀已成为经济的软肋。
制鞋业似乎变得依赖于一种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加大投资的结果是将增加2013年、2014年的产能过剩。
人们极为担忧制鞋业泡沫的危险,但笔者认为,经济真正的威胁更加巨大和持久:泡沫。近来一家外资企业——阿迪达斯即将关闭在华惟一的一家工厂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不是第一个撤离“制造”的跨国企业,显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近来也传出消息,准备关闭其工厂,把生产转回美国;在这之前,耐克关闭了其位于的鞋类工厂,目前“越南制造”的耐克鞋数量已超越了“制造”……关闭工厂、迁至东南亚,甚至迁回本土,这些消息近几年从未中断过,背后则是“制造”不可避免地触到了天花板。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是一个重要因素。据有关数据显示,劳动力成本位列亚洲第三,最低工资约为印度的二至三倍,加上福利支出,成本还要上浮40%至50%。现在越南的制造业平均工资约为每月1000元人民币,印度大概是600元人民币,而东部沿海大概在2500元至3000元人民币。
由于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制鞋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目前,制造面临的尴尬局面是:低廉价格-压价竞销-贸易摩擦-出口受限-资金短缺-提升产品结构受限,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怪圈。更重要的是,与美国、日本和欧洲制鞋业相比,制鞋业仍在科技、质量控制、管理、专业技术以及其他高端制造业的重要因素中落后。20多年来,缺乏核心技术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笼罩在“制造”命运上的魔咒。
改革开放后,耐克等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但仍无法替代的是这些品牌持有者的“脑袋”。这个“脑袋”,对于工业产品来讲,最起码包括两种东西:一是技术,二是品牌。十多年来,已经建立了一个堪称世界“廉价”工厂的“帝国”,尽管拥有大量资源和人力,但仍缺乏全球公认的品牌。
长期以来,出口导向型经济与引进外资战略密不可分,正是外资利用廉价的生产要素让步入全球化的行列,使得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加工厂”。对于制造来说,仅仅满足于“以量取胜”、贴牌闯世界,就只能在价值链最低端苦苦挣扎,处处受制于人。
也许是仍锁定在庞大的人口资源上,沉醉于“世界工厂”的组装车间之中的原因。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哪里建厂,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哪里能实现更高的利润。将工厂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并不意味着放弃市场,相反,更可能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回到开头的话题,制鞋业泡沫与房地产泡沫相比,前者对经济的威胁更大。房地产是一个泡沫无疑,但是这个泡沫却无从可以刺破。一方面,由于开发公司利润丰厚,它们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尽管国家出台了严厉的调控政策和“限购令”,但市场仍有较强的购买力。
当然,现在要预测制鞋业泡沫究竟有多大?也许还是一个难题。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制鞋业的富余产能正不断增长,而且很快会给市场带来冲击。制鞋业似乎变得依赖于一种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加大投资的结果是将增加2013年、2014年的产能过剩。(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
- 上一篇:成本上涨下鞋企如何吸引国际投资商
- 下一篇:Prada被卷入文化挪用风波

- 老钱风!CLOT「联名新鞋」国区刚发售!抢先开箱来了!
- 又一嘻哈组合联名三叶草!日期曝光!
- 康奈悦动轻徒步鞋,30公里轻松拿捏
- 藤原浩「闪电倒钩 2.0」新实物!上脚给几分?
- 发售倒计时!全橙 Kobe 6 最新美图!
- 首次曝光!亲友「CLOT x 三叶草」长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