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品味白领 > 一周有六七天不想上班,“职业倦怠”持续升温

一周有六七天不想上班,“职业倦怠”持续升温

2011-07-26 14:20:00 来源:中国鞋网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你是否每天清晨醒来,一想到要上班,就感到有块石头压在胸口?

  *你是否勉强坐在办公桌旁,却觉得做什么都索然无味、没精打采?

  *你是否每天都倍感焦虑,总感到筋疲力尽,恨不得立即逃脱?

  *你是否经常抱怨,对前途和未来再提不起丝毫兴趣?

  如果在你身上可以找到上述两种以上症状,祝贺你,你也倦怠了。

  什么是职业倦怠

  在金融危机影响远未结束、职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职业倦怠已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人力资源网曾公布一项涉及4000名被调查者的网上职业倦怠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0%的被调查者处于轻微工作倦怠;39.2%的被调查者处于中度职业倦怠;13%处于高度职业倦怠。有些媒体甚至宣称,职业倦怠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困扰着社会!

  来自人和网高级人才事业部的刘纯杰给出了这样一个新鲜比喻:“如果把每个职位看成产品,那么每种产品都有个生产日期,也少不了保质期,职业的保质期就是你对职业的新鲜感和成就感,要是两者都没了,职业倦怠肯定就来了。”从这种意义上讲,职业倦怠无法避免,关键是每个人的应对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是一种由工作单调机械、无新意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

  绝大多数职业倦怠缘自心理的疲乏,同时伴有身体的疲累状态,精力和体力下降到临界点,人际关系亦大多处于危机之中。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浙江工业大学心理系的林良华教授认为:这类人通常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缺勤、离职、工作事故和个人意外的发生率增加,激化个人危机,并导致个体极易出现不应有的冲动行为。

  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

  两个职业倦怠的典型案例

  小杨,男,30岁,某大型国营电信企业客服中心班组长,从业5年。

  三个月前,单位搞了一次中层干部选拔,本来大家一直公认要被提拔的他却“意外落选”。这让他心里极不平衡。自从那件事情出来后,他开始变得消极,单位里搞活动能推就推,真的推不了也就敷衍了事。最后心里觉得很烦,就干脆称病,自己先做了“逃兵”。时至今日,在原单位是去是留成了他很纠结的问题。

  老马,男,38岁,某省级研究院的科室主任,从业12年。

  老马人如其名,是单位里的负重老马,业务骨干。8年前,因为勤勉肯干,他从一个科员晋升为科室主任,但头发也白了一半。这些年来,为了工作他顾不上家里,为此妻子一直埋怨他对家人不管不顾,让他心里既愧疚又无奈。

  前不久,单位里又要他赶一个课题,他明显感觉力不从心,筋疲力尽。他说自己胸口好像总是压着一块大石头,喉咙里堵着,心情越来越沉闷。前几天,单位里要做部门调整,有风声传出来要把他所在的这个部门和其他部门合并,这也意味着他这个主任可能要下了,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失落……

  如何识别和应对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潜伏在职场人士的周围,很多人深受其扰,却始终无法明白自己怎么了。因此,正确辨别职业倦怠症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十分必要。左侧的选择题是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症状与之大部分相符,就表明你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须马上寻求专业心理援助。

  面对职业倦怠,很多职场心理专家给出了应对的招数。杭州慧炬心理咨询机构资深职场专家沈蓦首先分析了导致职场倦怠的两大因素:

  一是源于“非人性化”的组织环境,如岗位压力大;职场定位模糊,经常周旋于部门调动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缺乏支持性的工作环境,难得有鼓励和肯定;工作没有自主权,自我价值感缺失等;

  二是源于个人的敏感特性,如为人较压抑,有抑郁倾向;责任感过强,性格较偏执;欲望较高,“爱自己”胜于“爱他人”,为人较狭隘等。

  那么,如何应对职业压力?沈蓦给出了三点建议:首先,通过改变思维模式征服压力,改善身心状态;其次,通过改变行为来征服压力;最后,通过增强身体健康来征服压力。 (来源: 浙江在线)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