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 运动鞋企加速扩张
【鞋网】“老张,最近忙啥?”“我们刚推出一款新品,要不要备点货。”
一年一度的体博会,既是体育用品业的成果展示,也是生产商、经销商沟通的重要平台。
从事运动品销售20年的北京新兰体育用品公司老总张新生,忙着在展会上加深新老客户感情的同时,还惦记着两家斯伯丁专卖店的开张。
老张,一直自谦“小本经营”,但除根据地——国家体育总局所在地、崇文区体育馆西路上的创始店“永洲体育”外,他已在北京利生、活力东方、红桥开了三家专卖店。
问金融危机来了,备货是不是比往年少了?老张回答:斯伯丁的进货还有提高,因为不断在开店。
在户外休闲用品馆,来自内蒙古赤峰市的李进山一直缠着智趣老板吴志刚:好销的某某轮滑鞋能不能再让些利?忙着接待一拨又一拨客户的吴志刚撂下一句话:你订多少货,我让你做总代行不行?
好呀,一言为定。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许多行业都收缩战线,而体育用品业不仅不见收缩,不少生产商、经销商反而加紧了扩张步伐。
号称“全最大运动服鞋零售商”的宝胜国际,目前在经营有3200家零售店。日前,该公司宣布拟收购在经营体育用品零售业务的“大连东之杰运动产业发展”余下的70%股权。交易完成后,宝胜将全资拥有东之杰,后者目前在6个省份直接经营464间体育鞋服店铺。
运动鞋服巨头安踏,2008年新增授权零售店951家,总店面已达5667家,总店铺售面积上升31.7%。2009年安踏计划新增产品线2000名工人,新增店面819家。
丁志忠表示:“在多数人普遍认为紧缩式生存是企业度过金融危机的最佳办法时,安踏则认为金融危机是企业扩张的最佳契机。安踏会继续贯彻‘永不止步’的精神快速向前发展。”
丁志忠的底气不仅来源于企业蓬勃发展所蕴藏的绵延不绝的实力,还有远未开发出的国内体育消费市场。在丁志忠看来,虽然体育用品市场已经呈现出国内外品牌激烈竞争的局面,但市场还远末饱和。以运动鞋消费为例,每年人均消费不到1双,而美国每年人均消费就超过6双,我们未来需求还会持续不断增长。
在体博会上,记者与厂商、经销商聊天发现:今年第一季度,运动鞋服这块,团体性消费呈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整体零售这块要好于预想。
厂商订货会是预测未来市场走向的晴雨表。在香港上市的安踏去年底发布2009年第二季度订货会资料时称,安踏在2009年第二季度的订货金额同比增长超过30%。当经销商有信心时,也就意味着这一市场开始有了回暖的迹象。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此之前我们不放弃甚至加大投资,就是期望这个时刻到来时,我们能迎来更强有力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