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鞋企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近年来,晋江制鞋企业纷纷借助国内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力量,加大产品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研发出不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个性化产品。晋江市政府出台了多项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政策,引导企业通过引进和转化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缩短企业同国内外同行的先进技术差距,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推进制鞋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制鞋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得到增强。可以说,政府和企业的良性互动,为晋江制鞋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一个由量向质转化的平台。
纵览近几届的鞋博会,作为集结展示制鞋业最新科研成果的“科技成果馆”频频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在4月19日即将举办的第十一届鞋博会上,更将进一步运用声、光、电等高端技术展示制鞋业的科技内涵,并将“科技成果馆”细分为企业科技优惠政策及扶持措施展示区、鞋业科技成果展示区和鞋业科技创新产品展示区,充分展示高校、科研院所最新科研成果和晋江鞋业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品,突显科技创新在制鞋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本届鞋博会科技成果馆已确定四川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福州大学、北京皮革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参会,他们将带来最新鞋胶、鞋材、鞋机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届时,晋江市本地多家鞋企也将展示其在环保、节能技术上的科技创新产品。
此外,本届鞋博会期间举办的第二届鞋文化动漫创意大赛、第二届运动鞋在线创意设计竞赛、鞋都“十大优秀鞋业供应商”评选活动、投资与科技创新项目签约仪式等配套活动都融入了“创新”元素,自主创新与传统鞋业的有机融合将为晋江鞋产业的提升开辟广阔的空间。
去年以来,国内鞋业企业虽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正致力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晋江鞋企,通过降低生产能耗,压缩生产成本,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对产品进行有个性的开发。目前在晋江,像安踏、乔丹、361度等大型的自主品牌的企业都将企业的创新和品牌影响力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运用高科技的手段,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以抵抗金融危机。晋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洪于权称,研发和品牌两个都是有利润的东西,就是全部要自己来控制,才保证有利润。
金融危机以来,大量鞋企利用人民币汇率上升的机会,加快国外先进设备、适用技术的引进,仅去年40家企业申报购买进口设备与技术的投资总额就接近30亿元,目前该市近200家企业建立产品研发机构,37家企业及其研发机构被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强大创新优势的晋江鞋企,将满怀信心在第十一届国际鞋博会上展出特色创新产品,赢得订单。有关招商情况显示,今年鞋博会将首次募集大量国内外专业买家,届时来自海内外的300余名专业买家有望为鞋博会带来至少3000万元的订单。
创新主题也将贯穿于海峡两岸的合作中。一直以来,鞋博会都肩负着作为两岸鞋产业经贸交流平台的使命,为本土鞋企与台湾鞋企的深度合作往来牵线搭桥,同时也促进了两岸产业经济的交流与繁荣。本届鞋博会,面临两岸经济都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利形势,组委会希望两岸鞋业界依托鞋博会这个共同的平台,促进两岸鞋企携手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共克时艰,变危为机,为两岸鞋革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为此,今年鞋博会不仅邀请台湾制鞋工业同业公会、机器工业同业公会等知名台商团组参会,带来台湾鞋业新的技术、新的成果,而且继续推出已成功举办两届的海峡两岸大学生运动鞋设计大赛,作为鞋博会重要的配套活动,旨在着力发掘与培养海峡两岸优秀设计人才的,为提升运动鞋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运动鞋行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贡献。
鞋博会已连续举办十届,积累了丰富的办展经验,毋庸置疑,正是由于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晋江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贴牌到自主创牌,形成知名品牌群星闪耀的局面,促进晋江积淀深厚、实力强大的制鞋产业的崛起,才有了一届又一届鞋博会的成功举办。而一届又一届鞋博会的创新,不仅使展会自身永葆活力,而且促进晋江鞋业产业活力常在,青春永驻,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本届鞋博会依然广受中外业界人士高度关注。我们有理由相信,第十一届鞋博会将在这场世界经济寒冬中逆势扬起信心的风帆,为国内外参展商开启驶向春天的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