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 缝机业伺“机”待起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在30年的历练中已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当全球金融危机从美国开始“高烧不止”时,广东也第一时间表现出了相应的“感冒症状”———大批外贸代工型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与服装行业唇齿相依的缝制机械行业也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了来自“世界工厂”广东的阵阵“寒意”,不同类型的缝机企业在“寒冬”中坚守着,它们也纷纷织造着自己的“棉衣”。
2008年岁末,当笔者再次来到广东时,了解到了各家缝机企业不同的经营法门和“御寒”之道。在此,笔者藉以“危机”中的“机”为主题,与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同行一起思考和探讨“寒冬”中行业、企业发展的“时机”、“先机”、“转机”……
时机
信心比金子还珍贵,思路决定出路
再到广东,已听闻广州市最有名的步行街上下九有大量服装正以低价格狂甩,多位市民在接受采访时更毫不讳言地表示,已将孩子的服装趁低价全部置备齐。大洋彼岸的次贷危机直接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压力摆在了企业的面前,企业只能大量抛售产品以回笼现金流。当笔者来到广东东莞的某一工业区探访时,大量厂房中没有了往日机器的轰鸣声。
众多缝机企业不约而同地探讨着同一个问题:市场到底何时回暖?全球经济的“低温”是否已经接近底部?有权威分析认为,2009年下半年,经济将先于世界经济跳出困局,逐渐回暖。但也有另一种分析认为,整个金融危机的影响将持续至2011年。究竟市场何时回暖,各种经济要素的综合作用正使之变化莫测,而此时缝企人执著坚持的“信心”显得比金子还珍贵。
在此次调研中,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田民裕反复强调:“大家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点,既要认识到当前的调整是必然和必要的,危机是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看到缝制机械工业历经了多年发展所积蓄的优势,是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替代,以及全球60多亿人口的服饰消费还在呈上升趋势,服装行业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要始终对缝制机械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两位从事二手机销售的经销商在中缝协的调研座谈中介绍:“原来几千元购进的机器,现在以三、四百元的价格卖出都乏人问津,二手设备市场已跌至‘冰点’。所幸早些年购置了房产,尚可勉强支撑经营,但持续的“寒冬”不见暖意则更让人忧心忡忡。”
不知业界有多少二手缝机经销商也曾发出一样的感叹,但笔者坚信:思路决定出路。当经营者对当前形势束手无策、没有了思路时,就很难看到跳出困境的办法。在与广东当地许多缝企老总聊天中,大多缝企老总表示要利用当前的形势调整企业产品运营结构,优化公司流程,苦练内功。笔者深感,如果没有看到逆境中的亮光,仅有唉叹和抱怨必将企业的发展之路堵死。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曾经说过:“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身处“寒流”之中的缝机企业必须审时度势,重新确立自己的运营策略和战略,以“变”应“时”顺势而为,为行业新一轮的周期性发展做好准备。
机会
业内盘整,行业协会备受关注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国内缝机市场一片低迷的情况下,深圳市缝制设备行业协会却逆市而上,于2008年12月13日在深圳龙岗区奥林匹克中心正式宣告成立。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给整个缝制机械行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时,当地行业协会的应时而生无疑被缝机企业家们寄予了更多的期望。
对此,深圳市缝制设备行业协会首任会长施天祥向笔者表示了“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信心。施天祥介绍,目前深圳当地共有300多家专门从事缝制设备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已形成了从零配件到整机、从服装设计到与之相配套的系列产品,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深圳缝机业主要为周边地区的纺织服装、鞋帽、箱包等企业服务,并且逐渐辐射到全国各地,每年贸易额达30亿元以上,其中,当地年销售额已经达6亿元人民币以上。
他表示,基于这么一个庞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深圳市缝制设备行业协会的成立将在行业之间建立一个对话的机制,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使本地缝机企业能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成长和发展,实现行业与企业的双赢。
“协会的成立是容易,但如何能运作起来,建立自己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公信力将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业内人士对深圳市缝制设备行业协会的诞生表示了赞赏,但同时也表示出对协会职能和力量的发挥的关注。
综观目前缝制机械行业内的广东缝制设备商会、福建协会、宁波协会等行业协会,如何能通过各种活动把缝机企业组织起来、如何做好服务确立自己的威信,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如福建协会,他们的法务部为会员提供的无偿法律援助,一直为会员企业所称道;广东商会则每年通过组织参展等形式,为会员企业提供与市场和商家联通的渠道;而江苏菀坪零部件同业公会则在化解会员间的恶性竞争上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缝机零件产业的发展。
当前,缝制机械行业身处产业结构调整期,转型升级、优化产品结构一直是行业和企业着力开展的重点,因此各地缝机协会更应抓住这一时机,通过更多有效、细化、个性化的服务赢得更多缝机企业的心。
机遇
产业集聚地发展问题的思考
金融危机加剧优胜劣汰,加速行业洗牌的步伐,这已经成为缝制机械行业的共识。据统计显示:仅仅浙江诸暨地区,2008年上半年缝机生产企业数目就由原来的600余家减少到目前的200余家,部分中小外向型缝企被迫停工、转产。
但笔者在深圳走访时却了解到“奇怪”的现象———在深圳龙岗区(大量服装企业密集区域)就生存着不下上百家缝机企业。它们以小而精为主,在“小批量、多品种、高附值”产品生产方面下工夫,因此尽管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这些精悍的小企业却依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产业集聚地的缝机企业如何差异化发展,形成自己不同的定位,一起分享集聚地上不同价值链端的利润,这是产业集群发展中隐藏的深层问题。日前,笔者在网络上看到一篇题为《国际金融危机暴露我国“产业集群”缺陷》的报道,就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文章这样写到:
浙江是我国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在过去的20多年,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形成了众多产业集群。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显现后,浙江依托产业集群的经济却没有显现出应有的抗风险能力。相反,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区域性经济危机”的迹象。
“产业集群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更强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但目前浙江出现的状况却并非如此。”专家分析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不是产业集群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本身的问题,而是现有的产业集群内在结构出了问题。
一是价值链低端化。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链上处于低端,面对风险时规避空间狭小。
二是内部产业链畸形化。大部分产业集群在内部产业链上分布不合理,“两头在外”,使集群发展缺乏主导权,受外部环境影响大。
三是集群内企业离散化。内部产业链畸形化导致了浙江产业集群内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企业间竞争大于协作,黏合度不高。
相对而言,以上症状同样也是我国缝机产业集聚地发展存在的问题。这场危机使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浙江台州等产业集群地的问题得到了充分的曝露———产业档次低,产业集群缺乏内在创新力、竞争力,制成品结构单一,产业集群地没能具有更低的成本、更强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这也为更多正在建设的产业集群地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联想到前不久笔者走访河北昌黎时,言谈中镇领导透露出在打造“弯针之乡”的产业集群品牌过程中,有意成立整机厂进军整机市场时,笔者不禁为此感到隐忧。由于昌黎弯针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思路尚不清晰,工艺水平、产品质量依然有待提高,其市场开拓方式及企业内部建设也急待优化。
目前,该地区弯针总产量下降超过50%,大批企业发展面临困境。当产业集聚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政府需要制定出相应的“产业集群规划”引导整个产业链走向合理布局,这才是政府当下迫在眉睫的要务,而不是产能的盲目扩张。
如何辩证地看待危机,推动产业集群地产业发展升级与转型,形成合理的产业集群企业架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生机
“创新·升级”,企业走出困境的主题
直面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冲击,静坐挨时显然不可能在变局中胜出。为此,一直保持和市场共振的广东缝机企业已纷纷开始了自己的创新升级之路,呈现出新的生机和变化。
例如,远成公司根据市场变化放弃了部分低端机型的生产,已成功开发出了高附加值的系列彩色机型主打市场;雅诺公司一直瞄准国外同行优势品牌,整合院校资源,利用外脑充实公司的科研实力。目前,该公司已在自动剪线机、毛衣埋夹机等机型的研发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走出了差异化竞争的发展之路。
柒柒柒缝纫机有限公司则坚持了自己的品牌战略,注重在服务上下工夫,强调以质取胜,稳步攻占市场,拒绝降价销售;东莞祥兴针车则在危机中找到了商机,公司最近根据服装企业要求而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得到了服装企业的认可,拓宽了为服企服务的新内涵,有望在做服装企业的设备升级顾问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而中山天虹则加快了技改的步伐,最新投入使用的两条生产线使工厂一线的人力节约了近一半,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在调研中,广东缝企的抗风险意识一直是颇受笔者赞赏。一位广东缝机业同仁坦率地表示,广东的缝机企业更习惯于口袋有两块钱,会拿一块来用,另一块则做为储备,而不像一些地方缝企的经营思路是,口袋里有两块钱,同时会再向银行借两块钱来用,增加了企业运营的风险。
的确,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广东的缝机企业大部分没有贷款,并且基本上不赊账,并在前几年的积累中购置了不动产,企业运营较为良性、健康;面对金融危机和行业大调整的时局,广东的缝机企业销售额大部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三成左右,利润率下降幅度更大,但普遍没有出现亏损的现象,因此在这个“寒意逼人”的冬天里,还稍感轻松。
正如柒柒柒缝纫机有限公司老总毛仕棠所言,经过这场危机,相信以后缝企将在抗风险能力建设方面有更充分的考虑,行业总体的抗风险能力必将会有新的提高。
转机
转变发展方式,注重产业链建设
变则通,通则达,通达里面有机遇。面对金融危机影响,如何更加紧密上下游产业链的互动与合作,搭建自主生态系统,又成为时下缝机企业发展的新课题。
1月5日,广州市纺织行业协会针车分会在召开年会时,就专门举办了广东省服装与缝制设备企业发展研讨会。会上,服装企业和缝机企业老总们共同探讨,在当前环境下,设备制造商、销售企业如何与服装生产制造企业紧密联系,加强交流与协作,共同提升企业的生产工艺和制造水平。合作有商机,面对面的交流,拉近了服企和缝企间的距离,为上下游共抗危机度难关搭起了桥梁,此举可谓迎合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需要。
而相对于缝机企业自身来说,与自己的供应商结成“联合舰队”,共同成长,共抗风险,这样的典范当属浙江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的供应商战略联盟。更可喜的是,目前行业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打造这样的自主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在接受采访时,天虹公司的老总麦德添表示:“公司绝不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压价或拖欠货款都将有可能影响到供货的质量,只能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同时,他也透露有可能和业界的电控企业优势互补,形成重要的战略伙伴或联盟,共同升级提高。
“危机蕴藏机遇”,当笔者感受到广东这样一批奋战在一线的缝企自强不息、抢先求变的力量时,笔者更坚信,善于从“危”中找到“机”的企业必能从困境中脱颖而出,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为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增力加油,共同迎接行业新一轮的“春天”!

3月29日晚间,公布2020年业绩,总收益为15.394亿元,同比减少28.7%;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毛利减少25.8%至8.607亿元,毛利率减少4....
[详细]
- 哈贝多51出游季 | 儿童夏季凉鞋大揭秘
- 卡迪高这双鞋让我暴走3万步没喊累!!!
- 深化产教融合 共育实战人才|温州商学院党委书记周湘浙一行赴卓诗尼集团调研交流
- Nike KD18 EYBL限定配色来袭 海外先登场
- 会有多省?当百亿加补节遇上森达可可节
- Miu Miu正式发布520胶囊系列 奏响浪漫
- 公羊
- 迪欧摩尼
- 法洛蕾
- 斯米尔
- Charles&Keith
- 骆驼服饰
- 啄木鸟包包
- 康莉
- 金狐狸包包
- 老鞋匠
- 唯聚时代
- 德尼尔森
- 莱斯佩斯
- 花椒星球
- 红蜻蜓童鞋
- 意尔康
- 途漾潮鞋
- 康奈
- 四季熊童鞋
- 沙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