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鞋业市场疲软 石门鞋一枝独秀

鞋业市场疲软 石门鞋一枝独秀

2008-12-16 09:09:37 来源:市场导报 作者:万晓玲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尤其是在2008年,广东、福建和浙江温州等地受国内外环境影响皮鞋产业出现大幅萎缩,但桐乡石门皮鞋却一枝独秀、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发展态势。

 如今,石门全镇拥有皮鞋制造规模以上企业10多家,鞋业特色经济收入占全镇总收入的20%。

    年关早,招工忙。

    石门鞋业,产业起家于80年代,但名声远播却是近年的事情。在鞋厂老板朱玉明的记忆中,从前他们要千里迢迢跑到东莞火车站,举着牌子招工。“我们跟人说是桐乡的厂,说做一个月能挣2000块钱,都没有人相信,以为你是骗子。但现在就不会了,一方面是因为那边很多做外贸的鞋厂倒闭,劳动力有富余。”

    另一方面,石门皮鞋近年以女鞋著名,产销两旺,则得益于自创品牌之路。2001年,石门镇从事皮鞋生产的相关企业不过23家,从业人员1200人,年生产能力300万双。七年过去,这些数字已被刷新为近200家、8000多人和1000万双。如今,全镇拥有皮鞋制造规模以上企业10多家,鞋业特色经济收入占全镇总收入的20%。

    得益于内销传统

    朱玉明在去年曾经想过外贸的事情,但2008年一开始,他就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外销不熟悉,也不景气,那么内销至少不会亏吧。和朱玉明的情形类似,在石门这一带,大多数鞋厂的传统是侧重内销。“现在招工,我们在网上就能完成一部分了,待遇也比广东那边好。一般工人年薪2.5万总能拿到,而且一个月一发,从来不拖欠工资,给安排宿舍,有空调电视,过年还送你回家。”朱说。

    改革开放初期,这里曾经涌现过一大批做皮鞋的乡镇、村办企业,产品以手工、真皮而著名。“在最好的年头,常常是连厂长自己都不知道赚了多少钱。”圣丹丽鞋业的董事长钟洪兴说。

    1996年前后,钟洪兴所在的羔羊皮鞋总厂每年有300万元收入,而员工不过600个,类似规模的乡镇企业,曾经在这里大行其道。当时桐乡最大的皮鞋企业是足佳集团,1990年,足佳为新品发布会择地,最后选中北京人民大会堂。这些刚刚富裕起来的老板们常常一掷千金,整个嘉兴,流传过某老板在北京一气之下买下钟表整柜的传说。

    钟洪兴是羔羊皮鞋总厂的技术厂长,1998年前后,由于机制原因,乡镇企业大量倒闭,羔羊皮鞋总厂当然也没能幸免。在那个销售比技术重要的年代,钟洪兴坚信只要有产品,就能卖出去。于是他找了五六个人,自己出来办厂。

    一开始,他的小厂每天只能做40对,他自己每天一早骑半小时摩托到崇福,然后再坐一个半小时的中巴车辗转到杭州,虽然辛苦,不过一天能赚300到500元钱。

    在很多石门老板的记忆中,真是没有比这膨胀更快的时代了。一年半后,钟的小厂规模扩大到20个人,开始向上海发展。那是个更大的市场,杭州只有大江南、小吕宋寥寥数家小商场,但上海有很多。南京路上的大不同鞋庄,钟洪兴送100对鞋进去,一两天内就能卖完。在这种情况下,钟的生意明显开始向上海倾斜,他一天所产的200对皮鞋中,送去上海的近150对。

    直到2002年前后,这类小商场遭遇了一场倒闭潮。当后来的杭州人已经搞不清楚当年小吕宋是什么样的商店的时候,石门的鞋老板们已经开始了向中原和东北市场的发展路途。这正是像百丽和千百度这样的大牌崛起的时候,他们成了石门人的模仿对象。

    北方市场开拓了石门人的视野。2004年,钟洪兴第一次从银行拿到了贷款,桐乡农村信用社贷给他50万人民币,他的产量一下跳到了1000对。“我们也考虑过做外贸。但觉得百丽、千百度既然可以只做国内市场,所以我想我们也可以。”

    他们经常外出跑市场,了解市场的动态。钟洪兴说:“山东人脚偏大,山西人脚偏小,东北人喜欢大红大绿,江南人则喜欢低调的颜色。了解市场要求,我们才能根据不同特点制造不同的鞋子。”所以,“圣丹丽”每年会推出3000多种款式的皮鞋,以适应不同的消费群体,适应市场。

    从杭州,到上海,再到中原、东北,今天的石门人擅于打国内市场,这正是外贸危机来临时,石门鞋业能站稳脚跟的重要基础。

    打破贴牌惯性

    从1993年到1995年间,朱玉明被苏州一家鞋厂聘作销售经理。“当时我就发现了,燕莎里标价500元的鞋,是没有人要的,起码要标到1500,才有人要,这就是品牌的价值。”朱玉明所在的厂,当时做一双鞋成本约60元,出厂价130元,在燕莎里标到1000多,但厂里能分到的只有200元钱左右。在燕莎这样的零售商店里,三双鞋子卖出一双就赚钱了。

    但是,从意识到品牌的价值,到改变贴牌惯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008年初,从辽宁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传来消息,钟洪兴的“圣丹丽”商标被判定为驰名商标,这是石门皮鞋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收获的首件驰名商标,实现了零的突破。

    “只有走品牌之路,企业才能真正发展壮大。”钟洪兴在谈到自己企业的品牌之路时说。以前石门皮鞋企业多是“贴牌”,在不具备品牌扩张能力时,这是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获取生存的途径,但“贴牌”只能是暂时性的经营策略,不能成为企业的终极目标。钟洪兴举了个例子,一双皮鞋出口到国外可能只赚0.4美元,但人家贴上牌子后,价格可能是原来的10倍甚至是100倍。

    2002年,一直为国内其他知名企业做“贴牌”和“挂牌”产品的嘉兴市圣丹丽鞋业有限公司,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积极鼓励下,从意大利引进先进制鞋设备,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圣丹丽”。经过3年多的市场闯荡和磨合,“圣丹丽”牌系列皮鞋终于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数百万双鞋成功地打入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杭州银泰百货等国内200多家大型商场。

    芬妮丝鞋业总经理苏建林也告诉记者,他们偶尔也贴牌,但自有品牌占80%左右。11月就已经完成了去年的销售额。“今年资金回收可能会慢一些,不过石门这里的小规矩是账目一年两清,6月结一次,12月底再结一次,周转会相对其他地方快一些。”苏建林同样也尝到了品牌的甜头。

    品牌基地推进品牌意识

    在今年上半年的石门镇半年度经济工作会议暨创业创新推进会上,石门镇正式下发了《实施品牌培育工程 全面建设品牌强镇示范镇》的文件,并由石门工商所就品牌建设作专题发言,正式启动该镇品牌示范镇建设活动。

    石门镇通过近年来持续有效的品牌建设活动,全镇上下对品牌建设工作认识到位、成效明显。到目前为止,全镇区域内共有驰名商标三件,浙江省著名商标三件,嘉兴和桐乡市级著名商标十件,嘉兴市级品牌基地一个。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各界对品牌建设意识较好,特别是政府层面一直将品牌培育工程作为党委、政府、人大历年的工作重点来抓,企业创牌意识浓厚,总体上有着良好的品牌建设基础。

    尤其是在2008年,广东、福建和浙江温州等地受国内外环境影响皮鞋产业出现大幅萎缩,但桐乡石门皮鞋却一枝独秀、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发展态势。在这种机遇条件下,石门鞋业更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将皮鞋产业做强做大。因此,创建“浙江省鞋业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对桐乡石门皮鞋产业的发展必将有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

    以商标品牌建设为核心推进企业发展,使企业实力不断提升、块状经济不断壮大,品牌基地形象凸显。整个桐乡石门的皮鞋生产加工企业最早起步于上世纪的80年代末,以几家乡镇集体企业为代表,进入90年代,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潮影响下,一大批个体私营企业纷纷进入这一产业,虽然规模、实力较小,甚至较多地发生了假冒伪劣等不正当竞争现象,但发展势头迅速,至90年代底和本世纪初,涌现了企业规模较大、实力较为雄厚、品牌建设较显著的企业,典型代表是圣丹丽公司、芭妮公司等。2008年还收获了两个驰名商标,带动了其他整个桐乡石门鞋业企业的发展。

    链接

    石门是桐乡市重要的皮鞋产业基地,主产品是男女各式皮鞋。皮鞋产业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集体企业,经过不断发展,2000年在石门的羔羊地区(原来是个乡)建立了“羔羊鞋业特色园区”。到目前为止,整个石门镇区域内现有皮鞋生产和辅料企业150余家;从业职工近万人;年产各类皮鞋1000多万双;皮鞋年产值12亿元人民币;年外销皮鞋80万双以上;年出口创汇7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石门皮鞋主要销往全国各地,较集中于东北、北京、江苏、河南、湖北、浙江等地,其中浙江的销量占50%左右。石门皮鞋主要出口国是日本和韩国。

    石门现有注册鞋帽服装类商标121只,其中皮鞋产品获驰名商标2件,浙江省著名商标2件,嘉兴市著名商标5件、桐乡市著名商标5件。桐乡石门鞋业基地已被嘉兴市工商局命名为“嘉兴市级鞋业专业商标品牌基地”。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