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鞋企期盼走出“旧患”“新愁”
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小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跟其他地方一样,这一两年来鹤山的制鞋业也陷入了困境,企业大规模扩张的势头受到了遏制,产业增长的势头明显放缓,不少规模较大的企业生产有所萎缩。今年10月,鹤山已有3家外销加工型鞋厂相继倒闭,2家上规模外向型鞋厂处于半停产状态。
在严峻的考验面前,鹤山鞋企有着怎样的“旧患”与“新愁”?他们将如何应对困难?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当地政府将扮演何角色,采取何措施?他们能否逆风飞扬,渡过难关,迎来新的春天?
“新愁”影响
成本上涨 企业减产
鹤山鞋企现状究竟如何?日前,记者走进了鹤山市制鞋企业相对集中的沙坪中东西村。
在鞋企老板易总的办公室,他正在细看几份清单,清单上列着教育费、水利堤围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这是企业除厂房租金、员工工资和原材料成本等之外的开支。看完清单,易总叹息了一声。他的企业正面临着缩减生产线、用工荒、信誉受损和资金周转艰难的困境。
“很怀念以前的日子。”坐在办公室沙发上点燃一支烟,易总说:“那时候,一切都很简单,订单如纸片般飞来,企业通宵达旦地运转……”说到这里,他微笑起来。
熄灭了烟头,他接着说:“如今,原材料、工资、社保、厂房租金、水电、税收、科研开发以及其他费用都在上涨,企业每月至少要两三百万元的开销,没有1000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周转,企业连两个月都熬不下去。”
易总给记者算了笔账:今年以来,皮料价格上涨了10%,化工胶水上涨了30%,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人工上涨了15—20%,总成本上涨了10%—30%,但是鞋类批发价却只上升了10%不到,一双鞋纯利润从以前的8—11元降到了如今的3元左右,鞋企进入了微利时代。
为了削减开支,他的企业不得不大幅缩减生产,5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有近1/3闲置下来,企业处于名副其实的半停产状态。他带记者参观了他大半年没有去过的厂房,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那里冷清和凄凉:近1250平方米的厂房一片死寂,很多皮箱子和鞋材设备零乱地堆放着。去年花60多万元买回来的一台真空热加硫机一年多没有运转了,这是一台电脑操作的高科技器械,却已经像古董一样毫无生气,喷炉、喷漆机、定型、包装等设备上都布满了厚厚的灰尘。“设备是一流设备,但因为没有工人,(资金)又难以周转,只好将厂房转让出去。”易总感叹诸多。
在鞋业中摸爬打滚了10多年,企业有着辉煌的过去,易总也有过高枕无忧的日子,但是今年以来企业遇到的一系列困难令他坐立难安,他甚至改变了生活习惯。问到如今的娱乐时,他一脸严肃地说:“以前会邀朋友一起去打高尔夫,现在企业生存都困难,我已经没有那份闲情逸致了。”
易总的企业的境况,代表了鹤山一部分鞋企的生存状况。据了解,美元贬值、汇率损失、订单缩减、资金周转困难、原料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内部管理欠完善等,都给鹤山鞋企带来严峻的考验,甚至是致命的打击。
行业“旧患”
小作坊跟大企业“抢人”
除了大经济环境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外,员工的紧缺是鹤山鞋业内的一个存在已久的“硬伤”。据鹤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企业“用工荒”早在2006年就已经显现出来,鞋企也不例外,招收不到足够的工人成为不少鞋企老板遇到的共同难题。
近3个月来,记者经常在中东西村、小范街以及北湖路附近的一些墙壁或张贴栏上看到,招工信息不断更新:“诚聘车面、折面、接面”、“诚聘包装、杂工、落底、冲床员工”、“订单充足,环境舒适”、“薪金优,粮期准,有食宿,欢迎新老员工前来应聘”;在中东西村、雅瑶镇的鞋企门口随便一站,也总能够看到这样的招工启事。中东西村的鞋企老板梁总一说起工人的问题,就会感叹今非昔比:“以前是工人排队到我的厂门口找工作,如今却是我们满大街地去找工人。”
工人究竟跑到哪里去了?梁总说,近两三年来兴起的鞋面加工店抢走了鞋企一半的工人,企业在鞋面加工工人方面极其紧缺。在招工难面前,鞋面加工店的存在成为鹤山鞋企老板们的“众矢之的”,但鞋面加工店从何而来?与鞋企之间有着怎样的过节?又为何得以生存多年?记者通过探访找到了原因。
鹤山鞋业是从做贴牌生产起家的,由于一直以来质量较好,很多企业接单不成问题,因此曾一度出现过非常繁荣的局面,但是2006年以前,鹤山的用工环境却不尽如人意,鹤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当时的调研发现,有的鞋企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拖欠工人工资,影响鹤山企业用工声誉,而且当时企业与员工不签订劳动合同,动辄炒掉员工,一部分管理人员或熟手工人因此离开企业,自立山头,投资几万元购置几台设备就开起了小作坊式的鞋面加工店,到鞋面加工店的工人被称为“草根”,是鹤山鞋企尤其需要的人才。
记者了解到,在鞋面加工店工作,工人上下班时间较自由,白天上班晚上就能拿到工资,这成为工人受吸引离开鞋企的主要因素,而工厂一系列的严格的规章制度、拖欠工资的前例,都成为员工们不愿进厂的理由。在中东西村,记者在鞋面加工店采访了来自贵州遵义的“草根”李则林,这位25岁的小伙子说:“2006年我被3家工厂拖欠过工资,请假也难,所以就出来做,现在我很自由。”
鞋面加工店吸引了大部分鞋面加工工人,而同样需要这部分工人的鞋企则陷入了困境:接到了单,招不到人,赶不出货。一旦失信于客户,生意就将流失,于是为了赶货,有的鞋企同鞋面加工店之间心照不宣地形成了秘密合作的“潜规则”,梁总也是其中之一。记者采访他时,他还接到客户催促其加紧出货的要求,于是他又向一家加工店催促。据透露,有一位鞋企老板拥有员工200多人,为了不让员工流失,他竟然自己在外面也开起了加工店,其中有一半成为自己养起来的“草根”。
因此,在鹤山鞋业协会多次呼吁清理鞋面加工店的同时,鞋面加工店却依然悠闲地招工,忙碌地生产。
成功经验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
当一些鞋企老板焦躁难安时,另一些鞋企老板却用不一样的态度看待当前行业内存在的问题。
在中东西村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鞋企老板的办公室,鱼缸里养着一条体格健壮的鱼。听记者提到鹤山鞋企目前艰难的状况,这位老板笑着说:“你看到我的鱼了吗?在我鱼缸里已经8年了,还那么健壮,那是因为我每天都精心喂养它。经营管理企业也是这个道理,看经营者是否足够用心,每天给它输入足够的营养。”这位老板的企业里有300多名员工,今年以来工厂里员工队伍稳定,接单数量稳定,并且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我对前景充满信心。”他说。
正如这位老板所言,在一些鹤山鞋企感受着企业文化缺失带来的“阵痛”时,一些优秀的鞋企却从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中获益良多,华尔俊豪、必登高、百仙等是其中的典型。针对如何做好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有着共识:凝聚力、创新、以人为本。
这些企业指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通过员工乐于接受并能积极参与的方式、方法吸引员工、感染员工,用企业精神凝聚员工,利用专题报告会、纪念日、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引导广大员工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念。
这些成功的企业普遍提到,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因为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企业要由过去只重视对物的管理转移到对人的管理,扩大民主管理的渠道,给员工提供多方面的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和场所,营造一个各尽所能、各遂其志、各展其力、齐心协力为企业发展而奋斗的生动局面,通过各种人性化的管理和人文关怀,使企业文化成为一种精神力量,营造“人和”效应,进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思路
从传统制造业到创自主品牌
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了鹤山鞋业前进的步伐,然而让人欣喜的是,鹤山鞋业也显示了逆势走强的势头。据统计,今年1—10月,鹤山注销、关闭的鞋类生产企业(含销售、门市)129家,但新增的企业有252家。通过一减一增,鞋业经济规模不但壮大了,更重要的是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挑战更大,但优势仍存的情况下,鹤山鞋业应该走怎样的路子?鹤山市政府以实际行动为鞋企指明了方向:打造区域品牌,通过强大的品牌效力开拓国内市场,增强鹤山鞋企的抗风险能力。
鹤山市政府今年以来先后带领鹤山鞋企到温州考察当地鞋业,争取“广东省男鞋制造基地”称号,到北京申请“男鞋制造基地”,参加上海鞋展,接受湖南中部鞋城邀请。鹤山市副市长叶荣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鞋业是鹤山的支柱产业之一,有质量技术,但是由于缺乏自主品牌,相当部分鞋企进入了艰难的时期,因此鹤山市政府希望将鹤山的鞋业从传统制造的路上引入到创自主品牌的路上,进行促进和完善。
品牌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投入巨大资金,此前鹤山只有“必登高”一家在创品牌,但似乎收效甚微,这甚至成为其他一些鞋企对创品牌望而却步的原因。文明路的一位鞋企老板就怀疑说:“在企业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企业的生存都是问题,创品牌会加速企业的灭亡。”对此,鹤山市政府方面表示,鹤山鞋业的发展需要改变思路和观念,开拓眼界,关键是企业之间团结一致,积极进行区域品牌建设。
目前,鹤山市已经在鹤山新天地、广州商城以及大雁山高速公路设置了大型广告牌,希望藉此宣传和推广鹤山男鞋品牌。
问题根源
无企业文化,无工人
工人频繁的流动造成了鞋企在需要工人时手忙脚乱,为了招揽工人,企业之间掀起了“暗战”。
在中东西村鞋企老板吕总的办公室,当被记者问及鹤山的鞋企在用工上存在的问题时,吕总只吐出3个字:“不团结。”鹤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股负责人则分析说,鞋企之间相互挖人,也不重视企业文化,给鹤山鞋业带来了恶性循环。
四川内江人何明章已经在鹤山鞋企工作5年有余,他每年至少跳槽3次,5年时间里在不同的鞋企之间工作,他对鹤山鞋企内部存在的问题也有自己的认识。他说:“淡季的时候,意识到缺工危害的老板会用优厚的条件吸引工人,开出保底工资,但是其他老板也会开出更高的保底工资。企业之间没有协调,为了抢熟手工人哄抬薪水,这给了我们工人很大的选择空间,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负担。”
一个工人为何这么容易被新企业挖走,而不是忠诚于此前工作的企业?鹤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股负责人说,因为鹤山的鞋企没有好的企业文化。记者通过调查发现,鹤山有鞋企300多家,但是大多数没有建设自己的厂房,而是租赁经营,不管是在中东西、越塘还是在雅瑶的一些鞋企,都可见到一幢楼里有3—5家鞋企,下面一个坝子是卡车装卸货物所用,一下班,几百名员工从工厂出来,向各自的家走去。公司并没有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供娱乐和休闲的地方。
作为工人的何明章说:“我们不再像以前苦苦卖命,我们也需要休息,需要娱乐。”在先后有几个老乡离开鹤山到了湖南衡阳鞋企之后,他列举了让他的老乡们离开的原因:一些鞋企老板不会优待和信任高级管理和熟手工人;沙坪没有一个好玩的地方,大雁山和鹤山公园太远;暂住证查收太严格,有时候让人产生“二等公民”的感觉。
鹤山市劳动部门一位负责人透露了另一个信息:鹤山的鞋企老板很多是当年“洗脚上田”,拿着几万元就入行的,因此并不重视企业文化,导致了工人的忠诚度缺失。

- 千百度CBANNER舒适预警:穿它会“上瘾”
- 千百度CBANNER「嘭」一点,更松弛
- 千百度CBANNER和浪姐@李晟,开启乘风假日
- 千百度CBANNER“懒”得时髦
- 千百度CBANNER重返18岁的夏天
- 千百度CBANNER七夕,为爱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