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营销:如何在5年内赚到100亿
2006年的春天,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创业、创新成为这个时代最响亮的词句,为企业积累财富、为国家贡献税收、为社会创造就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深处的需求,创业者、企业家成为这个时代被推崇的英雄。正是在这样一个春天,中央电视台开启了一个不同以往意义的项目,大型励志创业电视活动——《赢在》。它激起了13亿人的创业热潮。世界上能赚钱的生意很多,但是很多不是你我这等人可以做的。比方说石油,比方说电,比方说房地产等等。
那么我们要问我们应该从何处着手呢?我们还要问创业成功有可以遵循的法则吗?或者更进一步地说,一个人在五年内赚到100亿,这可能吗?如果可能的话,有这样的途径吗?
聚医堂滋补汤的创始人王朝辉在众目睽睽之下,用自己的行动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从事营销咨询行业十多年的王朝辉,开始了滋补汤的产业化时代,把古老而且一直生生不息的汤文化带给了市场化的。他说“有几千年的汤文化,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本食谱就是在2700年前由劳动人民实践得来的,这本食谱中记载了十几种汤的做法。我们发明了最早的汤,但在我们却没有世界级的汤品牌,这是人的遗憾。所以我想通过我多年的准备,并整合优秀的资源,宏扬汤文化,打造第一汤品牌。”
聚医堂滋补汤品牌一上市就吸引了众多加盟者的目光。
滋补汤市场是一个还待开恳的处女地,聚医堂以独到的眼光发现了这片蓝海,这本身就是一个金矿。那他们走的是怎样的营销模式呢?
聚医堂上市,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以一个新进者的姿态,如何低成本入市的问题?这恐怕也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问题。聚医堂的结论是:决不能走差异化路线。差异化是市场领导者的通行证,却是弱小者的墓志铭。两个在市场上定位完全相同的品牌,不可能同时同地和平共处,其中一个品牌必然排斥另一个品牌。如果两个品牌实现了最优的共存,那么它们之间的定位必然是对立的。这是创始人王朝辉对于竞争市场的分析。
在最早的市场策略中,聚医堂是想走礼品市场,聚医堂滋补汤的定位路线,非常适合送礼,鸽子汤、乌鸡汤、牛排汤、笨鸡汤、月子汤、术后汤、刀口汤等,都是人非常熟悉的汤品。但想到与脑白金这个庞然大物去竞争,仍然是自取灭亡,就改变了盲动的策略。
经过长时间的市场研究,聚医堂认为在目前要做大汤市场,必须做药膳汤,针对的主要人群应是住院的病人,为什么这样讲呢?回答是医院这块市场非常独特,据调查,尚无任何汤羹类产品来针对这块市场进行开发生产。
至于医院市场,更具体的讲是医院市场中的住院病人。一个人住院生病了,在住院或者休养期间除了吃药,同时他还需要一定的营养补充,而且这种营养是需要有一定功能性的。聚医堂将这个新开辟的市场称之为住院病人的营养市场。
战术就这么出来了:重点做医院市场,针对生小孩的、做手术的、骨折人群的等等。
那么如何让消费者见到聚医堂的产品呢?这就面临着渠道建设的问题。
聚医堂现在基本的思考结论是,走专卖店模式。“这是借鉴了许多成功产品的经验,和聚医堂产品的特殊性定位而得出的结论。”王朝辉如是说。
聚医堂推出了一个药膳汤的渠道建设模式,即,1+1+X模式,即在1个医院门口建1个专卖店,并广泛利用医院的资源,在医院内和医院外做好市场铺垫。其中的“X”是指营销手段,可利用软文、广告以及医院内的宣传栏、内部报纸、刊物等所能利用的资源进行产品宣传。
他们的计划步骤是:
第一步,先建两个店。做两个样板市场,摸索市场建设和推广的路子。
第二步,两个店成熟后,发展特许连锁的模式。
“在有非常大的创业人群,我们提供给他们一个成熟的可以赚钱的模式,相信会有很多人来投资做这个项目。”王朝辉是这么解释的
聚医堂建店的目标是,以山东为例,山东有17个地市,一百多个县,在每个县的医院门口附近建一个,全省保守可建100个店。
他们三年的目标是建设200到300家店,五年的时间在建设800到1000家店。
每个店平均日销售,3000元,全年每个店平均要有100万的销售。
争取三年的时间达到2亿元的销售额。
那么五年之内呢?
“可以大胆的预测,在未来五年会出现一个以聚医堂为代表的汤产业化集群,通过这个集群的努力,在会形成一个汤产业链条,从而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估计,未来这个产业会有100亿的销售。”王朝辉很自信地说。
我们分析一下聚医堂走的这条路子,也并不是多么新鲜,实际上就是肯德基、麦当劳的特许加盟方式,说白了,就是复制。
但是一个项目能否复制,能否能复制的快,复制的长久,是问题的关键。聚医堂的创新表现在,它发现了在有着强烈消费者基础的滋补汤市场,并且七年如一日实现了汤的产业化和标准化。再加上细致的市场研究、卓有成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到位的执行,才成就了聚医堂的今天。
不管怎么说,一切创新的想法和行动,在今天的都值得祝福。
- 上一篇:滇虹营销之皮康王
- 下一篇:2万多双爱心童鞋,一路向西 温暖进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