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营销管理 > 做品牌不是110米跨栏

做品牌不是110米跨栏

2008-08-21 11:30:16 来源:全球品牌网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原本应该是一场很正常的赛事退出,如今却搞得一片乌烟瘴气。都是商业惹的祸! 

    但跃然纸上的赞助商声明让我们分明看到商业规则背后的悲哀,一边是商业背后的新闻发布会策划,一边是力挺刘翔的公众呼声,一边是赞助商纷纷扬扬的挺翔声明,一边是添油加醋的商业炒作,真是不亦悦乎。

    从照顾公众情感角度,我们不能指责赞助商们的声明,更不能由此就看扁品牌价值,但从赞助商吸引眼球的迫切性可以看出奥运营销双刃的本性、营销的急功近利和撇清干扰的蹩脚公关技巧。《21世纪经济报道》最近援引并分析了奥运营销的得失,且不论这份报告是否权威,但从一个侧面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企业对奥运营销的理解与执行尚欠缺许多。如果赞助商们单纯为了照顾品牌而声明自己的立场值得理解,那么从中进行商业炒作就显得不那么智慧。什么是商业?企业赞助体育明星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选择奥运营销?明星代言为何渐失公信力?消费者的品牌消费理性为何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奥林匹克精神如果沾满了铜臭,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沉默?事实上,人类商业文明的进程决定了没有改变不了的人类活动,关键是什么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净土?

    正如郑展威个人观点所认为的,尽管多数企业的奥运营销效果不尽如人意,众多企业交付的学费显得有些昂贵,但不论奥运营销成功与否,对于长期以低成本为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来说,这还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开端——因为那些被消费者们长久记忆的奥运会赞助商品牌,同样曾走过一条并不平坦的体育营销之路。

    我真正担忧的是,赞助商们如何向企业的健康、持续交上阶段性满意的答卷。毕竟,做企业不是110米跨栏,做品牌亦然。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商业傍了体育抑或体育嫁了商业的双面,而不是争吵和辩论。停止吧,所谓的子丑寅卯,所谓的对与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奥运更精彩的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和日复一日的日子,这才是我们真正所要的。

    此时此刻,不解释比解释更加真实、公信并获得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2008奥运营销报告》“一家之言”:九成赞助商未赛先败?

    以下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虽然仅为一家之言,但品牌研究院8月1日发布的《2008奥运营销报告》还是为奥运营销的参与者们敲响了一记警钟。该报告指出,截至7月21日,在62个北京奥运赞助商中,90%企业的奥运营销未获成功,奥运营销的巨额投入将无法获得足够的回报,唯有10%的企业取得了较好的营销效果。该报告的结论是,唯有强生、伊利、可口可乐、VISA、联想、百威、金龙鱼这7家企业,最终有可能借助北京奥运会赞助商身份获得巨大成功。

   此项研究的依据是该研究院的品牌美誉度评估模型。这个评估模型建立于2005年,并且每年都会对外发布品牌美誉度调查报告,这次他们把这个模型运用到了企业的奥运营销效果上。

  品牌美誉度大考 7家企业过关

  品牌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7月21日,按照奥运营销的投入估算,90%以上北京奥运赞助商的品牌美誉度未能提升到应有的水平。在这项针对全国15个城市3000个消费者所作的调查中,强生、可口可乐和伊利成为最大的赢家,品牌美誉度的增幅超过60%,奥运营销效果远远超过常规营销手段。VISA、联想、金龙鱼、百威等企业的奥运营销,也有出色的表现,品牌美誉度大幅度上升。

  而长城葡萄酒、UPS、阿迪达斯、松下、通用电气(GE)、麦当劳、移动、三星、皇朝家私、海尔、网通、亚都、银行、青岛啤酒等14家企业所取得的奥运营销效果,仅仅略好于常规营销手段。

  思念食品、统一方便面、梦娜、欧米茄、奥康、华帝、士力架巧克力、燕京啤酒、立白、柯达、千喜鹤等11家企业的奥运营销效果,只相当于常规效果。其余30家企业的效果,甚至远不如常规营销,多达25家企业的品牌美誉度增幅在5%以下。尤其是国航和恒源祥,品牌美誉度的增幅甚至为负值。

  品牌美誉度是检测企业营销效果的一种工具。有国外的研究表明,品牌美誉度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将为企业拉动约0.32%的销售量。

  平时大家习惯引用的一个数据是,同等投入下,奥运营销的效果要超过常规营销的2-4倍,这也是众多企业争夺奥运赞助商资格的原因。但品牌研究所认为这种理论并不全面,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次系统化地建立赞助商体系以来,直至2004年雅典奥运会所累计的144家奥运会合作伙伴中,只有不到30%的企业是在奥运项目上盈利的。

  对于这一点,品牌研究院在今年2月发布的《2007中外品牌美誉度调查报告》中,也指出了一个反例——没有成为北京奥运赞助商的肯德基,其2007年品牌美誉度的升幅甚至是麦当劳的2倍。

  如果以联想为例,其每年的广告预算高达10亿元,这些费用即使不用在奥运营销上,投入到其他的广告营销当中,也能帮助提高其品牌美誉度和销售业绩。根据品牌研究院提供的数据,在常规年份,联想品牌美誉度的增幅约为20%。而借力北京奥运会展开营销,联想确实获得了较好的回报,2007-2008年间品牌美誉度增幅达到54.79%,成为了少数的几个成功者之一。

  三星的崛起一直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全球奥运营销的典范。30年前,三星只是一家给日本三洋公司做“产品代加工”的作坊式-全球品牌网-工厂,制造廉价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然而从1988年赞助汉城奥运会开始,三星只用了20年时间,便从一家韩国品牌发展成为国际品牌。但是,品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三星此次在北京奥运会的营销效果,并没有人们预期当中的那样出色,2007-2008年间其品牌美誉度增幅仅为36.15%。

    谨防巨额投入拖累业绩

  品牌研究院对赞助商们敲响的另一记警钟是,对于那些奥运营销效果不理想的企业而言,其投入的大量营销费用,很可能会拖累公司业绩。数据显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多家获得赞助权的企业,大约只有25%有所回报,大部分企业只获得了很少的短期效益。

  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华帝公司在其上市公司财报中指出,公司2008年一季度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2379.31万元,增幅高达58.55%,而主要原因就是公司推进奥运品牌战略营销,相应增加了营业费用。但与此同时,其销售收入增幅仅为31.25%,低于销售费用增幅。

  按照奥运营销的运作规律,越是临近奥运开幕,企业的营销投入比例越大。然而,华帝在耗费了3000多万元奥运营销投入之后,2008年的投入大为削减。品牌研究院的监测显示,进入2008年,起码有超过20家奥运赞助商的营销投入在下降之中,在奥运营销冲刺阶段,多数国内品牌疲态尽显,已经没有力气跑好最后一棒。

  郑展威指出,包括奥运营销在内的体育营销必须长期坚持、长期投入,才能真正取得效果。比如可口可乐对北京奥运会的投入巨大。当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的同时,可口可乐同步推出了2008奥运纪念罐,随后可口可乐着手签约刘翔等奥运明星,进入2008年,更是凭借火炬接力赞助商的身份,在全国各地设立红色激情体验中心,进行营销渗透。

  联想为获得奥运TOP赞助商的身份就花去6500万美元。从2007年起,联想的一系列奥运营销活动如火炬设计、火炬手选拔、辐射三四级城市的“奥运千县行”,还有帮助签约运动队提高成绩的“全球冠军计划”,同样投入巨大。

  联想早期的奥运营销是将明星与联想产品挂钩,2006年都灵冬奥会后,联想开始将其品牌理念与奥运进行深度融合,自此奥运营销渐入佳境。联想在4年时间为此付出的代价接近20个亿。

  郑展威认为,尽管多数企业的奥运营销效果不尽如人意,众多企业交付的学费显得有些昂贵,但不论奥运营销成功与否,对于长期以低成本为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来说,这还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开端——因为那些被消费者们长久记忆的奥运会赞助商品牌,同样曾走过一条并不平坦的体育营销之路。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