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车背后的营销尴尬
最近,一条史上最牛车被压扁仍能跑的新闻,登上了各网站社会新闻或汽车行业新闻的头条。新闻大致内容是,一辆某品牌中级车在地震中驾驶室、尾部被压扁,发动机舱盖被压变形,但仍能以每小时40公里左右的速度行驶,且汽车内部的音响等电子设备未受到任何损坏,均能正常工作。
照片中一辆在地震中被砸得不成样的轿车仍在公路上缓慢行驶,这辆车整个车厢从中部开始凹陷变形,前后厢车盖都变形翘起,由整辆车的损坏程度来看,只有主驾驶位可以容纳人乘坐。网友纷纷惊叹“这车真牛!”
该新闻转载率之高,可以说在今年的汽车行业新闻中绝无仅有,以至于笔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都不得不推迟一周,以避开跟风之嫌。
其实从网上转载的图片中不难看出,这辆史上最牛车的外表看上去虽惨不忍睹,但其核心部分并未受到损害(尾部后备箱和驾驶室被压扁只是空间受损,未影响到内部设备;发动机舱盖轻微变形,也未导致发动机受损),应该说这辆车的遭遇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各个媒体拿来炒作也是为吸引读者眼球。然而,就在这条新闻被热炒不久,该车的生产企业却向汽车媒体发了一篇企业新闻,内容大体是说,该企业组织员工进行捐款,向这辆史上最牛车的主人赠送了一辆新车,而将这辆史上最牛车捐赠给当地的博物馆。我们且不管企业组织的捐赠是否得到员工的同意,但企业想借助史上最牛车进行炒作的意图已昭然若揭。其炒作目的很简单,就是想通过史上最牛车来宣传该企业产品质量好。
用一件小概率事件来宣传自己的大众化产品,这多少会让人觉得有悖于商业道德,而借这种事件炒作的却不仅仅就此企业一家。笔者记得在两年前,北京外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高速行驶的轿车轮胎爆裂,导致汽车发生翻滚,意外砸在对面行驶过来的轿车上,导致对面车辆内部人员死亡,而爆胎发生翻滚车辆内部人员却只受轻伤。这一交通事故发生后,爆胎发生翻滚车辆的生产厂家,也企图借此事进行宣传,后来是媒体对其进行了善意的阻止,企业也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而就此作罢。试想一下,如果该企业不及时停止宣传,那么该宣传就不是商业道德层面的问题了,而这样的宣传也必定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反而会招来一片骂声。
因市场激烈竞争而导致盲目冲动的企业绝不止这两家。就在北京二环13郎的恶劣行为被媒体曝光后,这些年轻气盛、做事不计后果的80后青年,却不知多少次被汽车企业请为座上宾。
汽车作为人们的交通工具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企业运作史上最牛车的宣传手法凸显出我国汽车行业营销的尴尬,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还有很长的汽车营销之路要走。而汽车企业更应清楚的是,宣传一种健康的企业文化理念,比造出一款好车更重要。
- 上一篇:营销人:成功的十大必备条件
- 下一篇:2万多双爱心童鞋,一路向西 温暖进西藏
- 康奈高跟通勤靴,走路不累秋冬必备
- 人本| 轻松穿出通勤松弛感
- 蜘蛛侠 | 万圣节时尚“小鬼”,非你莫属
- 哈森刘奕君同款|儒雅之下,步履之间!
- 安踏正以“硬科技+智能体”重塑中国体育产业创新DNA
- ABCKIDS新品丨冬日颜值顶流 酷飒一步到位!
- 迪欧摩尼
- 法洛蕾
- 斯米尔
- Charles&Keith
- 骆驼服饰
- 啄木鸟包包
- 康莉
- 金狐狸包包
- 老鞋匠
- 唯聚时代
- 德尼尔森
- 莱斯佩斯
- 花椒星球
- 红蜻蜓童鞋
- 意尔康
- 途漾潮鞋
- 康奈
- 四季熊童鞋
- 沙驰
- 牧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