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年或将成为青岛鞋企的“内销突破年”
随着奥运会进入“倒计时”,青岛双星鞋业除加紧推出高端产品外,还在全国搭建多个大型物流平台、发展5000多家连锁店。
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的青岛孚德鞋业,也在全国开办了800多家专卖店和店中店。
青岛亨达鞋业则通过分布在全国各地 的3000多家专卖店和店中店,搭建了立体的内销网络。
2008年或将成为青岛鞋业的“内销突破年”。
日前,随着奥运会进入“倒计时”,青岛双星鞋业除加紧推出高端产品外,还在全国搭建多个大型物流平台、发展5000多家连锁店。这也意味着,此前70%%用于出口的双星鞋,正在扩大内销规模,调整内外销比重。
不仅是双星鞋业。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的青岛孚德鞋业,也在全国开办了800多家专卖店和店中店;青岛亨达鞋业则通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3000多家专卖店和店中店,搭建了立体的内销网络。
青岛鞋企的这种转变,在长期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周衍文教授看来,“恰恰来自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会”。他认为,对于急于拓展内销市场的青岛鞋企,一方面,奥运会能够刺激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而另一方面,奥运会协办城市、奥帆赛筹办城市的双重身份,还能提升青岛的区域品牌影响力。
外贸受挫导致的转型而此前,山东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则为青岛鞋企的转变做出进一步的注解。该报告显示,青岛是山东省制鞋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有多个典型的制鞋产业集群。
该报告统计显示,仅蓝村工业园,生产旺季一天产量可达60万双,年产量超过1亿双,年产皮鞋、旅游鞋3.5亿双,产值更高达140亿元,产品覆盖20多个省。此外,据统计,围绕该工业园,有16个村庄从事制鞋加工、经营鞋料或从事制鞋业辅助加工。
然而,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出口比重高达80%%的青岛鞋业,在这次美国次级债危机中利润大大缩水。
为缓和外贸受挫带来的冲击,不少青岛鞋企开始开启内销业务,或扩大内销比重。甚至一些外向型中小鞋企,都开始把今年作为内销“突破年”。业内普遍认为,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都在不断增强,特别是奥运会的刺激,
遭遇内销市场高门槛刘强所在的鞋企,位于青岛即墨,该公司长期为某韩国品牌运动鞋OEM,然而今年却启动了内销业务。作为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刘强告诉记者,“无论是皮鞋、休闲鞋,还是运动鞋,国内市场都非常庞大,做内销大有可为”。
尽管市场大,但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在刘强看来,“品牌”是最大的难题。他表示,与此前只负责生产环节的外贸生意相比,国内市场要复杂得多,没品牌肯定不行。
但是,在国内,耐克与阿迪达斯已经占据高端市场、稳固上层消费人群,留给国内体育运动品牌的市场群体十分有限。“中小鞋企惟一的出路,就是联手提升区域品牌效应”。
在此背景下,“奥运年”被业内视作青岛鞋企转型的关键年。周衍文教授认为,“奥运会不仅能够刺激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同时,奥运会协办城市、奥帆赛筹办城市的双重身份,还能提升青岛的区域品牌影响力”。
奥运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
“奥运会带来或许不是直接的商机,但其吹来的暖风,足够带来行业的新气象。”业内专家分析称,青岛作为奥运会帆船赛的主办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各特色产业都将迎来一个崭新发展的黄金时期。
随着奥运进入“倒计时”,刘强这两天正在全国各主要城市走访经销商,对公司推出的一系列针对奥运的宣传活动效果进行考察。“作为协办城市的企业,奥运将使我们的鞋和其他品牌差异化显现出来。现在这个季节,商业街里很多的鞋店都在打折甩卖,我们不用加入这个行列,而且新品还提高了价位。”
在奥运带来的区域品牌效应下,青岛鞋企更加快布局内销市场。
据了解,作为青岛鞋业的龙头企业,青岛双星不仅拥有5000多家连锁店,而且占据了全国各地的大批发市场,进入了各地主要的超市和商场,构建起拥有批发市场、连锁店、店中店的行业最大的营销网络。
而另一巨头——青岛孚德鞋业,也加大新市场的开发力度,在全国建立了800多家专卖店和店中店,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营销网络,第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去年增长了13.75%%。

- 伊伴EBLAN凡人仙女的秋冬战靴!
- ST&SAT星期六这几双鞋真的没对手!好穿又好看
- 始祖鸟投资人赚翻了
- 361°女鞋运动鞋夏季新款复古老爹鞋
- 伊伴EBLAN卷卷鞋,让每一步都舒适开“卷”~
- “冬迹 从绒之旅”福连升2025冬季新品订货会圆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