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中国鞋业出口困境中的突围

中国鞋业出口困境中的突围

2008-04-22 08:06:45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在国内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福建晋江,每年一度的国际鞋业博览会成为观察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为期四天的第十届(晋江)国际鞋博会19日开幕,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专业采购商到会采购,客商云集的场面似乎让业者淡忘了当前鞋业正遭遇的出口困境。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工人难招,晋江鞋企普遍声称“今年是最难支撑的一年”。

    但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不少企业在产品创新、管理提升等方面积极寻求突破,外部压力正转化为企业自我改造的内部动力。一些业内专家也表示,目前众多企业遭遇的危机,亦是整个产业提升的转机,新一轮的产业整合将使晋江在全球运动鞋产业分工中更具竞争力。

    最难支撑的一年

  一年10亿双的产量,占全国市场40%、全球市场20%的份额,晋江鞋业的起伏牵动着全国乃至世界运动鞋市场的波澜。这里有运动鞋企业3000余家,“最难支撑的一年”几乎是记者所接触企业的普遍心声。

  “我们主要做出口,不知道人民币升值何时是底,长期的和大笔的订单都不敢接,只接一些短期单。现阶段要维持一定的生产保住老客户,至于利润就不敢强求了。”晋江步族轻工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振谋说。

  在仅有百余工人的小鞋企飞豹公司,老板林培青说:“公司的出口对象为东欧及俄罗斯、墨西哥等地,去年此时已经出了五个货柜,今年才一个货柜,能撑到什么时候实在不敢说。”做鞋已经20年的林培青,实在没有想到“办鞋厂是最苦的差事”。

  对于成本的上升,一家鞋厂的厂长杨范列出了具体的数字:一般工人工资涨了10%至20%,技术工人甚至到了30%;原材料普涨,包装鞋的纸箱暴涨50%,鞋底涨了30%,最终导致一双成人鞋成本最少上涨10%。

  中小企业如此,但晋江的大型鞋企对当前的困境却多了几份自信,对前景依然乐观。361度品牌运营总监凌隽说,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确实不小,但作为企业来说,首先应在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上下功夫,尽量不把所有成本上升的压力都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来自晋江检验检疫局的数据显示,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以及中小制鞋企业向内地迁移的影响,今年第一季度,晋江市共检验出口鞋类产品12832批、10685万双,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12.12%和0.42%;但由于制鞋业平均制造成本增加,出口单价随之上涨,总金额仍保持增长,达到3.33亿美元,同比增长9.14%。

    困境中的突围

  陕西科技大学运动鞋设计专家杜少勋说,目前国内运动鞋出口价格每双大约是3.6美元,而国际上二流品牌的价格大约是60美元/双,提升的空间仍然巨大。

  晋江步族轻工有限公司去年还有一千多工人的规模,今年则降到千人以下,“无利可图”让公司负责人开始反思,一味靠增加工人扩大生产规模的路子还能走多久。在这家公司,一套全新的设备已经装配完毕,将用来生产引自台湾的新一款运动鞋。“过去总是想到扩大生产规模,不停地翻单,不停地招工,但利润率越来越低,利润并没有增加。要提高每一双鞋的附加值,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有新产品开发出来”,丁振谋说。

  自嘲“两条腿都陷在泥里”的林培青,今年开始尝试内销市场,但起步并不顺畅。“国内市场营销渠道的建立,市场的推广,都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刚进入内销市场的企业,转轨实在不容易。”

  记者了解到,本届鞋博会上来自国外的采购商仍然络绎不绝,菲律宾总商会商业委员会主任许自裕就带着40多人的团来采购。“一时的价格上涨会对出口产生影响,但就长远来说,国际市场对鞋业的需求依然强劲。”

  晋江鞋业龙头企业安踏品牌管理中心总监徐阳表示,运动人口以亿为单位,但人每年平均只消费三双鞋,运动鞋只有1.2双,而美国每年运动鞋需求是七到八双,仅是国内市场,晋江鞋企可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

    正在起步的产业整合

  在晋江鞋博会台湾馆,制鞋机械成为台湾企业参展重点。对于当前鞋业正遭遇的出口困境,来自台湾天岗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宋子敬则是将这视为产业整合的开始。宋子敬援引台湾鞋业发展的历史表示,台湾曾是全球最大的制鞋基地,最终通过产业整合实现了最低成本制造,创造出核心竞争力。即使在今天,台湾鞋业以其品牌和技术优势,仍在祖国大陆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继续发展。

  林培青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可能放弃整鞋的生产,而改为专门生产某一零部件。在宋子敬看来,大量中小企业放弃整鞋而专攻一道工序,是产业分工细化的趋势使然,将使一地的产业成本逐步降低,从而增强其地区竞争力。

  “少数龙头企业拥有品牌和销售渠道,大量中小企业围绕它们配套生产,最大化地降低成本,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最有竞争力的运动鞋,这就是产业整合的结果。但这种产业整合只有依靠市场的力量,当大量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生存困境时,整合也就自然开始。”宋子敬说。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