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深圳的公司不远万里到嵊州花重金挖“乡土人才”
从今年开学初到现在,嵊州职业教育中心每天电话不断,不少广州、深圳等地的公司打来电话,“要预订领带人才,还有没有?”对于这些“抢生”电话,学生为难,老师也为难,校长张建国昨天在接受采访时就说:“以前我们是不远万里到外地挖人,现在是别人不远万里来嵊州要人。”
以前的尴尬
“领带之乡”难求领带人才
据了解,自1984年第一家中外合资领带企业“浙江佳友领带有限公司”在嵊州生根后,目前嵊州已成为世界闻名的领带之乡,已拥有1100余家领带服饰企业,近10万人直接或者间接从事领带服饰业的加工和销售。年产领带3.5亿条,占国内市场的90%,占国际市场的40%,领带服饰年销售额达到100亿元。
领带行业快速发展,产值产量越来越大,曾几何时,不少企业都面临着“设计师”难求的尴尬局面。前几年调查的数字显示,嵊州领带设计、技术、管理以及外贸人才需求无不亮过红灯。特别是领带设计人才,缺口最大时达到4000人。
为了寻求人才,嵊州的一些领带服饰企业将目光瞄准了一些知名的高校。每年一到人才招聘季节,就不远万里、不惜重金前去招才。但往往外来和尚念不好本地经,由于语言障碍、行业间的区别,很多外来人才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危机后的转机
自己培养“乡土人才”
领带行业缺才的危机引起了嵊州教育部门的重视,他们针对嵊州实际开出了校企合作、就地培养人才的“处方单”。浙江巴贝、麦地郎、宏达等企业开始和学校联系有针对性地培养实用性人才,并将一些生产设备搬到学校,让学生走学践结合之路。
据介绍,近几年来嵊州职业教育中心重新规划了教学大纲,凭借二十多年来摸索出来的经验,学校老师自编了《领带设计制作》、《领带手绘设计》等多门专业课本,成为嵊州领带人才的第一个培养基地。老师徐雷波说,现在领带企业发展很快,特别是设计这一块,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新的风格出来,如果实践环节跟不上,老师没有办法教好学生。
盛开的花朵
领带人才受热捧
走学践结合的道路使嵊州的“乡土人才”能和大专院校的学生“抗衡”。在全国领带设计大赛中,嵊州学生都会获得较好的名次,特别是在今年“领带名城”杯首届全国丝品花型设计大赛中,嵊州职业教育中心就有三名学生获得优胜奖,这是很多设计院校也难做到的。
10多年时间,嵊州靠“乡土教育”自行培养出了3000多名领带设计制作人才,大部分学生现在都已成为服装企业的骨干。陈亚萍、吕玉兰还成为了服装界的知名人物,其中吕玉兰作为技术骨干不但在广东服饰行业名气鼎盛,2002年还被中山市评为“荣誉市民”。
“嵊州领带人”这个新鲜的词汇开始在服装领域传播,不少服饰企业也把目光瞄准嵊州。其中新昌的一家企业还赶到学校,每个学期给学生发放500元的助学金,目的也是为了抢人。
- 上一篇:我国为老挝培训民航人才
- 下一篇:制鞋老兵挺进非洲,他是如何成为“埃塞工业之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