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企进埃及
一天生产1万双鞋,年销售额达到2000多万美元。兄弟鞋业(埃及)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兄弟公司)得到了古埃及法老的护佑,如今“兄弟”牌在埃及已是家喻户晓,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穿过兄弟牌的鞋子。
“兄弟”去埃及的故事缘起于2001年5月,当时公司董事长李传法偶然从互联网上看到对埃及的介绍,那里不仅劳动力廉价,市场潜力巨大,而且是进军非洲及中东市场的天然跳板。于是他马上买了飞机票,直奔埃及首都开罗。考察5天后,李传法拍板:“在埃及办鞋厂。”
转眼兄弟公司已扎根埃及6年了,如今正准备从租来的厂房搬到新购建的工厂。
“为什么选择埃及?”在埃及5年之久的兄弟公司总经理杨忠达告诉记者:首先生产成本适合。土地、水、汽油都比较便宜,并且平均工资也不高,在400-500埃镑之间(1埃镑约合1.4元人民币)。
同时,埃及约7100万人口,是正在崛起的巨大消费市场,并且消费水平普遍不高,“可以发挥企业 ‘廉价制造’的优势。”杨忠达说。
“在国内已经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了,必须向新市场突围,”杨忠达告诉记者,“起初我们到欧洲,但反倾销案件一年年增多,技术要求越来越苛刻,市场逐渐萎缩。”“而非洲正是我们转移产能的目的地。”杨忠达坦言。
兄弟公司在国内工厂生产半成品,然后将其出口到埃及(与成品鞋相比较,可减少关税),半成品在埃及兄弟鞋厂制造出成品鞋(与产品直接出口相比,可避免反倾销的处罚),然后再通过当地销售商在当地市场销售,成本大大降低。
目前,华晨、奇瑞、吉利等汽车公司已经在埃及建立了组装线。
踏上“跳板”
埃及的地缘优势,成了兄弟公司辐射地中海周围的“跳板”。
- 上一篇:玻利维亚企业要求禁止进口中国鞋
- 下一篇:关税重压下,仍有中国鞋服跨境电商逆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