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成都制鞋产业出口市场研究
根据行业估算,我市1200余户制鞋企业去年出口鞋类产品超过5000万双,货值超过7亿美元,出口约占总产量的80%左右(内销不到20%),大部分产品通过贴牌代工、边贸或灰色清关出口而未纳入海关统计。据海关统计,2006年成都市鞋类产品出口909.5万双,同比增长42%,出口总额14669万美元,同比增长59.2%,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5%(以下分析采用海关数据)。制鞋产业已成为我市外贸依存度最高的特色产业,“女鞋之都”正逐渐成为全球女鞋之都。
一、出口企业
大批制鞋企业直接走向国际市场,出口队伍进一步壮大,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成都市鞋类产品出口企业有117户,比2005年增加11户。其中,经营鞋类产品的外贸流通企业68户,比上年减少14户,出口8302万美元,增长33.88%,出口占比由上年的56.6%下降为54.6%;制鞋企业49户,比上年增加25户,出口6367万美元,增长118.12%,出口占比由上年的41.4%上升到43.4%。民营企业已经成为鞋类出口主体,全市共有104户民营企业出口鞋类产品1.1亿美元,同比增长33.06%;国有鞋类出口企业12户,出口3662万美元,增长288.75%;外商投资企业1户出口7万美元,增长45.31%。
从出口企业规模来看,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全市出口上千万美元的企业仅有四川新立新、爱民儿2户,分别出口2847万美元和1374万美元;出口过百万美元的企业有29户,占出口企业户数的24.7%;出口额在1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有34户,占出口企业户数的29%。
二、出口市场
2006年成都市鞋类产品出口到109个国家和地区,比2005年增加了纳米比亚、斐济、波多黎各等3个国家。欧洲、美国是主要的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额75.63%,其中欧洲市场占出口的56.49%。出口居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俄罗斯、欧盟、乌克兰、香港、拉脱维亚、土耳其、波兰、匈牙利、巴拿马,占出口总额的81.35%。
2006年,全市鞋类对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对美国出口增加2209万美元,增长367.77%;对土耳其出口增加449万美元,增长403.38%;对波兰出口增加237万美元,增长179.24%;对欧盟出口增加629万美元,增长46.32%。对独联体国家增长迅猛,其中对俄罗斯出口增加1702万美元,增长157.37%;对拉托维亚出口增加555万美元,增长697.76%;对乌克兰出口增加485万美元,增长57.25%。对香港、东盟等市场出口下降较大,其中对东盟出口减少338万美元,下降61.21%;对香港出口减少462万美元,下降33.99%。
三、出口价格
从出口产品档次来看,目前我市鞋类出口仍以中低档皮面鞋为主,出口成交价格一般在10—20美元/双,部分产品甚至低于10美元/双。2006年出口成交价比2005年平均提高了2个多美元/双,达到16美元/双,绝大多数产品在美国、欧洲的低档鞋店和小摊小贩销售,少量产品在中、高档鞋店中销售,价格明显低于意大利、西班牙、巴西等国的产品。
出口鞋类中70%的产品使用国外商标或他人品牌,一些同档次鞋类价格甚至低于越南、泰国产品价格,表明我市制鞋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自主出口品牌建设滞后,产品档次亟待提高。
四、出口环境
欧盟一直是我市鞋类产品的传统出口市场之一,近年来出口规模和效益不断增加。2006年10月5日,欧盟理事会批准对皮鞋产品正式征收16.5%的反倾销税,我市对欧盟鞋类出口遭遇寒流。由于反倾销税一般由进口商消化,而欧盟鞋类进口商的利润空间大约在15—20%之间,反倾销税基本上把进口商的利润打压殆尽,使欧盟订单开始向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转移,对我市制鞋产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2年有效期内,我市对欧盟鞋类出口难有良好表现。
俄罗斯是我市主要出口市场,大多以灰色清关方式由中间商包税入境,许多生产企业出口市场单一,对俄罗斯市场依赖性很大,近50家企业在俄设有档口。2006年11月15日,俄罗斯颁布第683号政府令《关于规定2007年俄罗斯联邦境内零售贸易经营主体使用外籍劳工许可比例》,规定从2007年4月1日起外国人不得在货棚或露天等自由市场从事零售贸易,俄罗斯出动大批警力清理从事零售业的外国公民,大批摊贩陆续回国,我市对俄鞋类出口将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和考验,从灰色贸易向正规贸易方式转型已经势在必行。
五、产业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鞋产业发展,将制鞋业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做大做强产业支撑和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重点产业之一。2006年市政府成立成都市制鞋产业发展联席会议,确定了“一都两园”发展战略,启动了成都制鞋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建设,加大崇州、金堂两个制鞋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增强其产业承载能力和集中集约集群度,加强对国外和沿海制鞋企业的招商引资,吸引一批品牌企业入驻。
我市已经启动对西部鞋都的规划调整,完善交易展示、研发设计、鞋材市场、物流配送、教育培训、信息发布等高端服务功能,提升产业配套环境,做大做强“女鞋之都”区域品牌,我市制鞋产业将在未来几年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六、市场策略
为促进我市制鞋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趋势和市场环境,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1、实施市场多元化。要改变长期以来对欧洲和美国市场过度依赖的状况,加大对南美、澳洲、非洲等南半球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利用南北半球的反季节特点,促进企业均衡生产,同时避免市场过度集中产生的贸易摩擦风险,规避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2、国际国内市场并举。由于我市鞋类产品在国际低端产品市场上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力,外贸依存度高达80%,许多企业长期习惯于做外贸订单,反而对国内市场开拓重视不够,或出现畏难情绪。政府有关部门和商协会要引导企业统筹开拓国际国内统一大市场,积极帮助制鞋企业搭建国内营销平台,提高成都女鞋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3、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成都市制鞋产业缺乏自主品牌、特别是在国内外叫得响
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创建自主品牌,走品牌发展之路是我市制鞋产业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爱民儿、卡美多、曼其尼等一批自主品牌的示范作用,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品牌开拓市场,以市场扶持品牌,将“女鞋之都”打造成为品牌之都。
4、创新市场开拓方式。根据我市制鞋产业中小企业为主、产业发展集中的特点,发挥好省、市、区(市)县政府、鞋业进出口商会、西部鞋都等各方面的优势,整合资源,改变过去企业开拓市场单打独斗的做法,变游击队出击为集团军作战,以市场为目标,以区域品牌开路,以企业品牌跟进,以政策支持保障,为加快我市制鞋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 千百度CBANNER舒适预警:穿它会“上瘾”
- 千百度CBANNER「嘭」一点,更松弛
- 千百度CBANNER和浪姐@李晟,开启乘风假日
- 千百度CBANNER“懒”得时髦
- 千百度CBANNER重返18岁的夏天
- 千百度CBANNER七夕,为爱联结
- 公羊
- 迪欧摩尼
- 法洛蕾
- 斯米尔
- Charles&Keith
- 骆驼服饰
- 啄木鸟包包
- 康莉
- 金狐狸包包
- 老鞋匠
- 唯聚时代
- 德尼尔森
- 莱斯佩斯
- 花椒星球
- 红蜻蜓童鞋
- 意尔康
- 途漾潮鞋
- 康奈
- 四季熊童鞋
- 沙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