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检鞋近80%不合格
受检鞋近80%不合格 境外消费者50%以上表示震惊
2006年12月29日,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消息:对浙江省杭州、宁波、金华、绍兴等4城市流通领域销售的进口皮鞋商品进行质量抽检,结果发现8成进口鞋不合格。为此,导报记者在2006年12月29日、30日、31日3天期间,通过互联网、电话连线调查身居境外的消费者,以及对部分在工作与学习的境外人士进行上门调查,发放问卷上百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接受调查的境外人士是主要居住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中等收入者及少数非中等收入者。调查表明:对受检欧洲进口鞋近8成不合格事件,境外消费者5成以上表示震惊与关注!
现状——决胜国际市场 鞋还缺什么?
我们从整个调查结果中清楚地可以发现:虽然接受调查者大都表明:可能会因在被抽检不合格的事件而改变对一些知名品牌的选择;但是我们依然看到:在进口鞋区域选择的比例中欧洲鞋依然拥着最多的消费者,并且这个现状不会因为一两起欧洲鞋子的质量问题案而发生根本改变。
我们可以看出,鞋以薄弱的价格优势与具有综合优势的欧洲鞋相比,显得势单力薄。像鞋这类的产品在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等方面亟需提高,力求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思考——决胜国际市场 鞋呼唤核心竞争力!
这次接受调查的绝大多数人属于中等收入者,他们的回答告诉我们:价格不是他们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欧洲鞋用他远高于鞋的价位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它的质量、它的款式、它的品牌效应对中等收入或高收入者来说是超越价格而优先考虑的。
从而,我们也可以看出,用低价进入国际市场的鞋,更多的被低收入者选购,即使我们的产品质量、技术含量不亚于欧洲鞋,但是由于消费群的不同,我们的鞋子就很难登上“大雅”之堂,这无形中降低了品牌的国际层次地位,定格了消费层次,从而在许多境外消费者心中成为廉价的代名词,并且这种效应会在一段时间内存在。
因此,的鞋子在进军国际市场的战略中,何时才能更换价格这个“武器”,如何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创造的国际知名品牌,这是我们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