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旧而不废可以做成新鞋
市百货批发公司最近从燕京造纸厂和废品收购站的旧鞋堆里,找出了80多万双可以重新利用的千层鞋鞋底。百货批发公司用这种鞋底加工了一批布鞋,质量不低,成本减少,经试销很受消费者欢迎。
这些旧鞋底都是从市民手中收集起来的废物,一般都作为造纸的原料。可是这些鞋底原来都是由好料做成的,虽经人们穿用,但有的鞋底仍坚固耐用。本市制鞋每季需要100多万双鞋底,从前依靠农村妇女纳制,现在许多妇女直接参加农业生产,鞋底产量减少,不能满足制鞋工业的需要。因此利用一些可用的旧鞋底,不仅能部分解决目前鞋底不足的问题,还能节约大量劳动力。
农村妇女一般每人每天能纳两双鞋底,利用80万双旧鞋底,就等于节约40万个劳动日;同时还能为国家节约10多万斤麻绳,800匹新白布和30万斤旧布;用旧底做新鞋不影响质量,但是成本却降低很多,一双新鞋底需一元六角多,而一双质量好的旧鞋底还不到七分钱。
点评
从废品站和造纸厂扒拉出一堆旧鞋,把旧鞋底子拆下来,弄干净,换个鞋帮,重新绱成新鞋。这样的鞋,搁现在您肯定不会购买,更不会穿在脚上。当然,这样的鞋现在想买也买不着了,没有人再卖这种旧鞋,有人想卖国家也不允许。
可为什么过去就可以摆上柜台,正大光明地出售呢?这就是此一时彼一时也。俗话说,穿鞋的不知光脚的苦。
现在家家户户新鞋都穿不完,旧鞋堆成堆,谁还会去买旧鞋。
可假如一年四季只有一双鞋,或者连一双鞋也没有,只能穿草鞋或打赤脚,谁还有那么多穷讲究。有鞋总比没鞋强,尽管是双旧鞋。
过去那个年代,商品极其匮乏,没鞋穿的人有的是。
当年有句顺口溜:“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描述的就是当时人们的俭朴生活。
现在人人都能穿上“咔咔”响的皮鞋,可也别忘了上辈人穿过从废品站里捡回来、重新加工的旧鞋,再往前说,还有老辈人连旧鞋也穿不上,只能穿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