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抚养 都市之痛
刚从德国出差回国的Jolly逢人便诉说她的见闻:在德国某公园巨大的绿地上,一群全职妈妈把小孩的婴儿车推来围成一圈,让小孩晒太阳,自己则在一旁跑步的跑步,练瑜伽的练瑜伽,其乐融融的状态让人好生羡慕。而现实中,她却必须和丈夫一样卖力工作,将小孩送到远在家乡的父母那里。Jolly感觉有些沮丧。
在社会处于转型阶段的当下,白领们一边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和工作压力,一边接受新思想、迷恋着实现自我的生活模式,在某些特殊阶段,“远程抚养”对个人来说是无奈,对社会来说其实意味着新的服务空间。
远离:
两代人重复的命运
幼时与父母分居两地长大的方玟一直对此心存芥蒂,一度坚定地认为父母对自己不负责任,方玟怀孕后曾下定决心:不让孩子离开自己半步,要让孩子充分感受父母的关爱。孩子出生后,方玟就辞职做了全职妈妈,之后丈夫被集团总部先后调到上海、成都工作各两年,方玟都义无反顾地带着孩子搬了过去,一家三口从未分开。可眼看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丈夫依旧会时常调动,方玟无奈地回到广州跟父母一起住,她感慨道:“这个年代,大家要稳定在一个城市上班太难了,可是孩子必须安定下来上学了。”
的确方玟的成长经历在她那个年纪的人当中并不少见,这样的状况在城市中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传统社会大多数人的流动性非常小,孩子基本都是在家庭内部抚养的。进入20世纪,一方面社会结构的变化带动了人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女性进入职业领域,幼儿抚养问题始露端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即使在城市中,社会幼儿托养机构也不是很发达,忙于工作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家乡成为一种无奈的社会现实。进入新世纪,虽然城市里的幼儿园不断增加,但由于工作压力和工作时间的不便,仍然有许多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托付给远离自己的父母。重复自己童年的亲子隔离。
“通知大家一下,快到年终了,这两个周末大家辛苦一下,加一下班赶报表。”财务主管话音未落,罗娜就变了脸色,这个周末罗娜原本打算回老家韶关看望女儿,罗娜跟着丈夫调到广州两年了,7岁的女儿放在父母家中上小学,夫妻俩平均每两个月回去看望女儿一次。“在广州工作,收入高一些,但压力大很多,花销也大,我俩一时半会儿还买不了房子,接女儿过来读书,一是联系不上好学校,二是没工夫照料她。这两天奶奶打电话说女儿出水痘,发烧,我工作又走不开,急得几天都吃不下饭了!”
工程师姚伟在广州奋斗了五年,半年前终于将妻子和儿子从山东老家接了过来,他说:“五年来,虽然单位在广州,我却时常出差,有时候一出差就是半年,根本没时间回去看孩子,最长那次一年半才见一次儿子,刚三岁的小家伙一见我就狂哭,根本不认我这个爸爸。”
其实,随着经济生活的活跃,城市人口的流动性的不断增加,给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空间和要求。据了解,现在在广州的一些幼儿园和小学周边出现了小孩托管方面的服务,在孩子放学和父母下班之间的时间空当里,可以看管孩子,带领做作业、玩游戏,有的还能提供晚餐。如果城市里类似服务不断增多,无疑就为辛苦打拼的白领父母提供了把孩子留在身边的可能。在抚养孩子走出传统的家庭模式,更多关乎社会服务体系的今天,类似的托管服务或许会形成新的产业。
现实压力
还是逃避责任?
记者针对“远程抚养”的问题,在网上进行了小型调查,跟帖的近30位妈妈几乎都经历过或是正在经历这种无奈的现实,其中一位双胞胎妈妈说:“我都很想自己带他们,但是没办法,两个小朋友每月的奶粉跟纸尿裤就已经是不少的开支了,再加上出生时因早产留院用了好几万,我们是外地来的,买房子没多久,如果我做全职妈妈的话,老公的压力肯定非常大。”
7月,高强夫妇兴高采烈把5岁的儿子从东北老家接来广州度暑假,本来打算一直玩到9月开学再送回去,不想待了不到一个月,高强夫妇就商量着要将儿子先送回去。经理人高强的理由是工作实在太忙,公司立刻就要开辟国际业务,自己可能是在考察人员的名单中,根本没时间陪儿子。“他忙,所以一点儿顾不上孩子,可是我还忙呢,我也有工作有应酬。儿子从小就丢给他爷爷奶奶带的,不在我们身边吧,特别想他,休假就回老家看他,可是孩子过来一起生活却是两码事,生活节奏全部打乱了,儿子来了之后,不仅上班时惦记着他,下班后时间全归他了,连健身和facial都没时间做了,同事说我迅速迈入黄脸婆行列了。”外企工作的高强太太是位时尚女士,由于平常不用照看小孩,自己保养得极好。
广州粤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所长陈冀京认为,社会流动性加大、人们工作的不确定性以及巨大的社会和工作压力是导致远程抚养孩子的重要原因,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初为人父母的年轻白领们,许多人原本就缺乏做父母的准备。因为生活充斥压力,对人生充满怀疑,许多白领选择不结婚,而已经结婚生子的年轻白领们,许多对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的定位都没找准,充满了被动和疑惑,显得无所适从。面对事业的压力,被房子、车子、票子追得昏天黑地,现在不管愿不愿意,孩子的出生更增添了压力。此时,面对这个烧钱、烧时间、烧人力的宝贝,扮演不好父母角色又感觉内疚,而扮演好角色又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做出很大程度自我牺牲,巨大的矛盾横亘在他们心中,许多女性怕为孩子和家庭所累,甚至会患上“少妇忧虑症”。
如果没有条件把父母接到身边帮忙,把孩子送走就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它很大程度上使年轻父母暂时解脱困境,更加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而老人大多对自己的孙子孙女疼爱有加,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能给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晚年生活增加更多的乐趣,老人带孩子有一定的经验,往往也比年轻父母更有耐心。
孩子回归家庭之后
毕竟“远程抚养”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对孩子教育更加重视的年轻白领,一旦条件成熟,他们会选择彻底将小孩接来自己的身边,让孩子回归家庭。
在分析“远程抚养”存在的诸多问题时,心理咨询师尚冬梅谈道: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父母的存在和关爱有着不同的作用,婴幼儿阶段,需要从父母身上获取安全感,建立依附关系;童年时,需要以父母作为模仿对象,帮助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态度;青少年时,则需要父母帮助对抗发生的问题,及时化解成长中出现的烦恼。长期离开父母的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会下降,逆反情绪也相对严重。如果父母不能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就算物质上极大丰富,但孩子在情感上却感到十分饥饿,时间长了,就会以逆反和沉默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英国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均上班,将孩子寄养在保姆家,亲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并不在于相聚时间的长短,而在于父母对孩子的需求是否很敏感,能够依孩子的反应而察觉他的需要。如果亲子间互相有强烈的感觉,便会产生亲密的连接。因此专家提醒,如果不得已进行远距离抚养,应该定期通电话,与孩子互相交流,在电话中对孩子嘘寒问暖;彼此互寄照片,随时让孩子看到父母新的照片,并知道父母的点滴近况。注意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觉,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同时也教孩子一些放松的技巧。其次,言出必践十分重要,分离的情况下,父母作出的承诺尤其被孩子重视,因此,只要许诺就一定要做到,消除孩子的戒心,增加他的安全感。再次,不要出于对孩子的歉疚心理而对其过分迁就。
尽管如此,父母还是要尽可能把握一切机会把孩子接回家来。一般说来,幼儿绝对可以接纳离开多年的爸爸妈妈,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如果有心去弥补,以爱的方式,多花些时间和耐性去沟通,则孩子很自然地就能够接受,父母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如果是接孩子过来上学,则需要提前一两个月接来,既是与父母互相适应,也是和环境互相适应。
孩子回归之初,父母需尽量花时间陪伴孩子,增进感情,引导孩子适应环境,尽量先结交邻居或者朋友的孩子作为新朋友,孩子才有信心去适应新学校的环境;对孩子在家乡形成的种种生活习惯,不要急于去批评或者强迫他改正,慢慢引导形成新习惯即可;交流语言上,要避免高高在上,尽量以鼓励为主,千万不要轻易指责孩子。在孩子回归家庭之初,父母不辞辛劳多加付出是为了长远的亲子关系,沟通得好才能融入得好,一个适应良好的转学生反而可能拥有别的孩子不具备的交际能力。
- 上一篇:交友同时竟然推销产品 白领交友渐生“疲劳”
- 下一篇:女白领的四大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