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如何实现自救?
高校学生职场讲师团帮助大学生自救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阳光之星——搜狐职场大讲堂”第五期,从这期开始我们有一个特别策划,叫大学生自救。今天我们邀请了四位嘉宾,与广大网友分享。
关麟风:大家好!我叫关麟风,我来自电工设备总公司,入职已21年。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关老师在关注大学生就业方面非常有爱心,很高兴她来到我们的节目。
濮江:大家好!各位网友好!我是濮江,来自艺龙旅行网。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濮江老师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很有研究。中间是两位同学,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大学生自救,所以我们邀请了两位来自清华的学生。
杨靖:大家好!我叫杨靖,来自清华大学职业发展协会,读的光电工程专业。
李敏: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电子系研二的学生,也是清华职业发展协会的。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今天嘉宾挺多,主题是同学们如何早一点认知职业规划。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请问清华的两位同学为什么会在本来就学业很繁忙的过程中加入职业发展协会,能不能聊聊你们当时进入协会的情况呢?
杨靖:我是在去年10月份加入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的,因为是师兄推荐,说协会体制有点像外企,比较专业、比较开放,我就加入进来了。也想为以后找工作多点信息、多交朋友。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进入协会非常简单,虽然学习很忙,但是师兄说协会很专业、很开放,所以进来了。李敏是这样想的吗?
李敏:我是研一的时候开始有职业发展意识,然后参加过一个活动,就是杨靖组织的,后来就加入进来了。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其实我觉得每个学校都应该有就业指导中心或者学生社团,但是哪来这样的创意——学生自己培养学生讲师,而且你们从哪个渠道找到这么专业和优秀的老师、导师跟你们一起成长呢,这个事是谁来策划的?
杨靖:我们学生讲师团的活动是这样的,去年大概在11月份,我们学生内部组织了管理培训生项目,主要的目的就是想招一批对职业发展有一定认识的同学,把他们进行分组之后,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题目,自己做策划、调研,展示给大家,学生讲师团就从这个过程中孵化出来的。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很厉害。关姐、大江哥,我们都属于职场老人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挺震撼的,现在的学生真的不一样,关姐,您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
关麟风:之前有幸参加了几次职业发展协会举行的活动,其中有的形式也是他们的培训成果的汇报展示,我的印象非常深,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头过去的感觉理工科的学生相对来讲可能更专注于技术方面的东西。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我也觉得是。
关麟风:但我发现他们汇报培训成果的时候,无论做PPT的课件,还是展示自己的成果的过程中,都表现出超乎我想像的从容和淡定。另外他们的知识面也挺宽,有几次我参加他们活动的过程中,在跟我联络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职业化素养,甚至比我接触过的很多职场人都高,这点很超乎我的想像给我印象比较深。所以我觉得像他们这样素质的学生,到职场应该是很受欢迎,不需要自救。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太厉害了。我跟关姐认识好多年了,关姐在人力资源方面有很专业的经验,您有这么高的评价,成果可喜可贺,原因来自于哪呢?真的是因为清华大学的热土吗,别的学校有没有可能呢,大江老师给我们说两句。
濮江:刚开始接到他们的邀请我觉得非常好,我做了五年的大学老师,当时为什么放弃继续任教到企业呢?因为我教到第四年有学生问我,濮老师,我马上要毕业了,我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我该如何找工作呢,您认为像我这样的学生做什么更合适、更有利于我将来的发展?当时我就很难给他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在学校里面上学留校了,所以当时我对外面的企业什么样子自己也不了解,所以我当时很困惑,既然学生问我这些问题我没法回答,我是不是也应该自己到企业里面看一看,到底外面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大学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帮助学生从单纯的学习知识到能够为进入职场有所准备,于是我从学校里出来了。我接到他们的消息之后,觉得可以把我多年在职场里面的感悟跟他们聊一聊。
关麟风:我觉得他们的形式非常好,过去更多的是各个学校有像就业指导中心这样的机构,负责对学生的就业进行引导,可作为老师来讲,他可能也毕业很多年了,未必体会得到学生在求职过程当中的困难,而作为学生讲师,他们的感受更深,他们跟学生做分享的话可能对同学而言更容易接受,因为他们的角色是一样的,所以我觉得清华的这个方式真的非常好。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也是第一次听到学生自救,因为确确实实接触了很多的学校或者人,都觉得说现在常规的方法是学校办类似的主题活动,如职业规划月或者职业规划比赛,邀请同学投稿、参与、做实践;邀请一些企业的老师过来,这还是比较传统的正规的模式,但是有效性有一些问题。让学生自救这种方式确确实实很好,因为通过网络大家并非会对整个事情那么了解,李敏作为我们首批的清华讲师团的一分子,你能不能把你之前知道的东西或者说通过学习提升的东西,包括未来你想怎么做,跟大家交流交流。
李敏:我首先说一下我参加讲师团的过程,最开始的时候就是杨靖他们组织的活动,当时我提出这个想法,因为觉得自己在整个大学四年里头没有接触过任何关于职业规划的辅导,学校这方面可能有一点点缺失,它会提供一些资源,但这个资源是十分有限。我想我在这个协会里的话,可以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资源,让他们及早的开始自己的职业规划。这个想法正好也是跟就业中心的老师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我们就开始做这个活动。
我自己是做管培,第二个时期就是协会内部开始自己摸索、自己学习,出去试讲,小规模的;到这个学期跟阳光联盟合作,开始整个大规模的运作。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自己的成长是很大的,一个是说对自己的职业偏好、职业兴趣、价值观,对我自己来说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可能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也比较确定,跟当初刚进职业协会的时候是一片茫然,不一样。运作团队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上学期的时候第一次内部交流,上去讲完以后我们会长说有什么感觉?我说特别紧张,看都看得出来,不敢面向观众。但是现在参加一些活动,会有很大的提升。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很欣慰,很自信。我想问一下,是不是关麟风老师和大江老师都是作为讲师团的教练,来指导你们?
李敏:对。
教你怎样为大学生提供职业咨询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现场互动一下,大江老师,您当时讲的是哪个话题?
濮江:职场素质和大学生活。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关老师讲的是什么?
关麟风:职业咨询的沟通技巧。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刚好我们现场是两位导师、两位学生讲师,我们暂时休息两分钟,你们各拟一个话题,你们作为老师,我们三个作为学生,感受一下,现场点评一下。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通过一番紧张的准备我们下面做了这么一个尝试,关麟风老师和濮江老师将作为现场观众聆听一下由我们清华大学推选的李敏老师呈现一个专题的讲课的课程,我们从网友当中找了两位美女观众,大家先打个招呼。
赵婕:大家好!我是赵婕。
何晔:大家好!我是何晔。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下面开始我们的演示。
李敏:大家好!我先问一下各位是什么专业?
杨靖::我是光电工程。
赵杰:我是事业管理。
李敏:我先问一个问题,大家找工作的时候会找什么样的工作?
何晔:适合我自己性格的,比如公关。
杨靖:我想做实业,可以参与运营的。
赵婕:我希望做行政管理之类的。
李敏:我们现在想另外一个场景,如果我们不考虑金钱的问题,不考虑社会对我们的看法、家庭的压力,包括甚至北京户口,大家会选择什么,所有的外部都不考虑?
何晔:可能做自由职责者吧,可以旅旅游;我喜欢跟人打交道,多经历一些东西,公关啊媒体啊,这些跟自己的性格比较合得来。
杨靖:我从长远的角度打算,我想以后和其他一些比较好的朋友一起去创业或者做做小生意之类的,反正可以和别人一块干自己的事情,这个是我以后比较倾向的。
赵婕:如果说没有生活或者工作压力的话,我可能会选择去做一个插画师或者画家,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比如说漫画或者是照片的形式,把每天观察到的有趣的东西和人物记下来。
李敏:大家发现第一个问题大家的回答和第二个问题大家的回答有一些不一样,为什么?
何晔:我觉得作为一个已经20多岁的人来讲,首先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那个理想等你以后有一些经济条件,包括有一些社会阅历以后,可能会实现的更加成熟,并不是说我就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只是不是一步到位的去做,我觉得首先养活自己这是必须的。
赵婕:我是这样认为的,心理学里边有这样一个理论,本我、自我跟超我。本我就是超越内心的东西,不顾外界的条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觉得可能是我兴趣的一部分。但是你会跟其他人交流、工作、生活,受他们的影响,如果你满足社会的限制跟要求,你会形成超我,中间还有一个自我,就是两者的结合,但是很难找到,就需要我们努力。为什么说会像你说的那样形成我本来想成为一个插画师,但是又要做行政,我就是想找到契合点,因为我现在所学的专业和技能更能够找到适合我的岗位,这样能够在起码的生活上支持自己、养活自己,我希望以后再发展好一点之后或者起码能够养活自己之后,能够找到更多的空闲或者是经济条件支持我的爱好。
杨靖:之前我也是听一些老师讲,他们也是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人,其中给我一个特别深的印象就是,他们好几个人都提到,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分的特别清楚。比如我工作假如说是做人力资源的,但是实际上我生活里边可能和人力资源的东西一点都不沾边,我可能整天喜欢去旅游什么的,我觉得这个是可以分开的。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是觉得我还是想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个缓冲和储备的阶段、一个学习的阶段,否则让我一步到位的去实现我想要做的事情还是比较难,我需要一段时间去培养自己、提高自己。
李敏:现在看起来大家心中都有一个未来长远想做的事情,但是又都觉得干工作以后从事这个不现实。大家最开始在我最开始的职业选择里面有哪些因素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是我们长远的目标,一个是现在现实的考虑,这个过程当中大家都有哪些决定因素呢,在选择每份职业的时候?
何晔:其实我也很赞成说生活跟工作分开,工作上可以做一个很职业的人,但是我还是觉得,可以把性格因素考虑在工作中。
李敏:一个是性格,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杨靖:个人素质和能力。
李敏:一个是我们个人所具备的素质,即便这个东西可能并不适合你的性格,但是如果这个是我的能力所在,我可以做的很好。
赵婕:找到发展的平台吧,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如果说你不能够找到一个很好的平台的话可能你一辈子都找不到平衡点。
杨靖:还有你的经历和背景,这个就比较宽泛了,比如你之前经历过的事情,比如你做过什么事情可能工作里面和它相似的就特别想做。
李敏:这个可以归到能力。
何晔:态度。
李敏:其实大家刚刚提到很长远、很长远的目标,我们都可以认为是依据我本身的性格、本身的偏好来做的,下面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就是来探索一下我们内心的性格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谢谢!刚才这个环节非常精彩,我们的李敏老师用非常专业的形式为大家引导了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性格,稍候请两位老师回来进行点评的环节。
学生讲师团的老师更能与学生自然的交流
进入职场的80后的员工也好,他们会有很强的自我思考意识在里面,我们跟他们沟通的时候就会刻意的让他自己多谈想法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两位老师,看一下我们刚才李敏有一个简单的关于自己的开场,我们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濮江:我觉得首先来讲,作为学生讲师团的老师,起码她在跟学生接触的时候,因为双方身份都是学生,这样可能大家聊天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不像我们外部的老师,学生一听你是专业老师或者学校老师,有一个心理上自然的隔阂了,我刚才看的时候我发现他们三个学生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很自然,很放开的跟她认真的去交流,我觉得这一点是你们作为学生讲师团的老师得天独厚自身的优势。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没错,天生有的亲和力,让学生感觉很舒服。关老师,您觉得呢?
关麟风:濮老师的观点我也有同感,我从旁边观摩了一下刚刚李敏跟三位同学互动的过程,因为今天是这样一个场地,这样一个座椅的摆放,可能很难在学校那样在讲台上利用教学工具展示她的想法,感觉的过程更像是一个团体咨询的过程,她引导同学来进行自我探索,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自己的个性特点、自己的工作价值观,包括自己的能力的偏好,其实我觉得这个过程非常好,因为在很多学生求职的过程中,他的那种茫然是源于对自己的不了解,这种自我探索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这也就是所谓的知己这个过程,我觉得刚才的互动非常好。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您对80后非常有研究,刚才显然是80后的老师和80后的学生的交流,我特别想了解一下,面对80后的同学我们应该用哪些方式跟他们沟通、对他们引导效果会更好呢?
濮江:以往像我们70年代,我们当时大学毕业的时候经常接受的辅导的习惯是,我们的上级领导告诉我们说你应该这么做,你不用问为什么,你去执行就可以了,这样执行肯定是正确的,当时我们照着走,尽管不愿意,但是心里会告诉自己,一定是对我们好的。现在看到80后的很多学生,他自己会认为说,他自己先会思考,会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判断,这个东西到底是不是对的,或者适不适合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他也会承认家长说的、老师说的在你那个年代那么做、那么想就对了,在我们这个年代不见得是对的,所以我们看到学生也好、进入职场的80后的员工也好,他们会有很强的自我思考意识在里面,我们跟他们沟通的时候就会刻意的让他自己多谈想法,或者让他跟同龄的人多接触,用咨询的方式或者询问的方式把他们的想法先说出来,我们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引导,避免了强硬的管理方式,这可能是现在管理的特点。
搜狐就业频道主持人:我也觉得李敏做的非常好,很像关姐在做职业规划咨询方面的方式,我想你们可能有相当多的话题都是跟这个相关的。
关麟风:刚刚说讲师这一块,除了做教室培训以外,还可以搞一些团体咨询,因为大学生求职过程当中有很当多人会有很多困惑的,我们就可以找一个主题,把有这些困惑的人召集到一个,每次8到12个人这样的范围,然后大家互相交流,讲师引导大家探索,这样效果可能也是比较好的。
李敏:就是让他们自己得到一个答案。
关麟风:其实作为一个团体领导者,可能更多的是用话题游戏来引发他们自我探索,引发他们感悟一些东西,这样就比教室的过程多一些互动,那种感悟可能更深一些,当然讲座的方式也是必要的,因为在很多时候讲座每次能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但是如果说深入的探索可能是这样的团体咨询的方式更好一些。
- 上一篇:女大学生求职时千万别信“潜规则”
- 下一篇:去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