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专业人才奇缺 艺术品拍卖难过三道槛
拍卖会上屡屡传来的天价,让人不禁联想到其中所存在的巨大利润空间,再加上进入门槛低,一些不成熟的投资者千方百计跻身拍卖行业。今年年初,广州开始陆续涌现一批新涉足艺术品的小型拍卖行,或是原先从事其他拍卖的拍卖行开始涉足艺术品领域。艺术品拍卖真的是风险小、回报高、利润惊人吗?实际上,答案恐怕并非如此。有行内人士透露,其中惨淡经营或拍一两回就收兵的并不少。
第一道槛
高素质专业人才奇缺
专业知识和品行俱佳的人才是艺术品拍卖行最重要的财富。业内人士认为,拍卖公司中“人”的作用很重要,优秀的拍卖师应该处于“公正”、“中立”的地位,当手中的槌击下的那一刻,无论再有什么异议,都应该维持真实的结果;拍卖师还同时肩负着随机应变处理现场问题、调节现场气氛的能力。但有的小型拍卖公司甚至没有自己的拍卖师,每次拍卖会只好去向其他拍卖公司借人。
此外,艺术品拍卖对专业性的要求也比较高。目前,我国从事古书及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奇缺,相关培训也很少,因此拍卖领域内艺术品鉴定和评估的专业人士就更少,对于新进入的拍卖行来说,是否有足够的用人机制或实力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士,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二道槛
精品越来越难觅
精品是拍卖行的灵魂,对于艺术品拍卖行来说,尤其如此。拍卖行每组织一次拍卖会,首先必须是要有具备一定艺术价值和水平的艺术作品,只有好的拍品,才能吸引到真正的藏家与买家,才能获得较高的成交率与成交量。拍品质量不高,不仅会直接影响成交量,并且对拍卖公司本身也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从近两年各地艺术品拍卖看,真正的精品似乎越来越少。有的拍卖公司尽管图录印了几大本,但精品却不多。主要是因为过去吃进精品的藏家一般不肯轻易抛出,除非有特殊情况才肯考虑出售;另外,艺术精品本身就很少,已故海派老画家沈子丞曾说过:“画岂能幅幅皆精妙乎?精选者不过十取二三。”
第三道槛
征集难,讨账更难
另一方面,许多拍卖行的负责人都承认目前拍卖行业面临两难境地,即讨账难和征集难的问题,这中间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因为拥有艺术品的藏家并不多,他们具有着买家和卖家的双重身份,因此拍卖行与之联系是少不了的,需要征集拍品时总会求着他们,而拍完后就开始面临要账问题。
如果拍卖行未及时结账或给卖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下次再想从藏家手中拿货则难上加难,尤其是那些顶级拍品;反之,如果向大买家追账太紧了,那么大买家下次也就会减少光顾次数——“我们太难了,两头都得罪不起。”
据了解,有些拍卖行为了两头都讨好,最终只能自己垫付资金,这样虽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却使自己陷入窘境——毕竟自家资金也有限,都垫付出去了只能影响自家资金周转,而一些周转不开的公司最终只能选择倒闭。这也是新进入的拍卖行不得不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