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打造第三大台商聚集区
2007泉州产业发展报告之泉台合作
联合发布:泉州市台资企业协会、东南早报《泉州创造》
撰文:早报记者 温文清
摘要 泉州和台湾的产业发展轨迹相似,经济互补性强,产业合作前景广阔。2007年第一季度有一批台湾重点企业
轮番来泉州洽谈,达成一批重点对接项目协议,洽谈金额超过历年累计投资总额。泉州市更大的手笔是58平方公里的泉州台商投资区。这个正在申报国家级的台商投资区,拟重点发展石化后加工、机电一体化和纺织服装等产业,目标是形成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板块,打造泉州成为继广东东莞、江苏昆山之后的祖国大陆第三个台商聚集区。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台湾地区掀起新一轮赴大陆投资热潮,投资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电子、石化等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投资领域也由生产制造扩大到采购、研发、销售等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经济迅速崛起,形成产业链相当完整的五大传统产业。近年来,泉州又大力培育和发展石化、修船造船、汽车、电子、生物医药等五大新兴产业,取得良好的成效。泉台之间在纺织服装、制鞋、农业、电子、石化等方面形成较大的互补合作空间。泉州,已成为海峡两岸产业对接的重要平台。
在泉台经贸交流上,今年1月17日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也是海峡两岸经贸交流重要的一刻。这一天,总投资23.2亿美元的泉州和谐光电科技项目、晋江和谐光电科技项目、海峡西岸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正式签约。这个超过近20年来泉台经贸合作总额的数字,预示了泉台经贸合作大项目时代的到来。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8亿美元,带动下游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元。
此后,以台湾光电、机械、石化、造船为主的高端产业频频造访泉州,要共同在这片与台湾最有缘分的土地上打造一个新的台商投资聚集区。
早在今年年初,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泉州市委书记郑道溪就向大会提交建议,吁请中央尽快批准设立泉州(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并赋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以及和福州、厦门等地台商投资区同等的优惠政策。此前,国务院先后批准在福建省设立了福州和厦门集美、杏林、海沧等四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十多年来,这四个台商投资区成为祖国大陆台商投资最密集和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地区之一。
按照规划,泉州(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将重点发展石化后加工、机电一体化和纺织服装等产业,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其中可综合利用面积35平方公里,目标是形成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板块。而在招商模式上,泉州(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将走“以旗舰项目的引进带动整条产业链和产业板块的嵌入”的快速发展之路,计划到2010年工业产值超过百亿元,2015年超过300亿元,2020年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该项目的申报工作很快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商务部出台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见》,提出31项具体措施支持海西建设,积极研究福州、厦门台商投资区扩区和新设泉州台商投资区的问题,突出泉州区位优势,发挥台商投资区在承接台湾地区先进制造业和企业转型转移方面的载体功能。泉州在符合海关监管条件的对台小额贸易点,将实行更加开放的对台小额贸易政策,扩大经营主体,取消对台小额贸易船只吨位、交易金额限制,并扩大对台小额贸易货物种类。
商务部还将推动每年在泉州的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举办一次台湾地区农产品采购订货会,并形成常态化机制;帮助福建建立稳定的台湾地区农产品交易平台,促进台湾地区农产品在大陆销售。除此之外,商务部还将对台商在闽投资的政策上给予优惠,简化公证环节,台商来福建省投资免予提供投资主体资格证明的公证和认证以及台商资信证明。
2007年下半年,随着惠安台商创业基地的首家台企宏汉制衣有限公司开业,申报中的泉州(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正式宣告进入投产。目前,泉州(国家级)台商投资区首期1500亩规划用地已全部完成企业招商,30多家台资企业陆续入驻。申报中的泉州(国家级)台商投资区赢得了台湾光电、机械、石化、造船、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的频频造访,形成光电园、汽车园、生物园、现代装备园等若干个专业园区。
12月份,2007泉台产业合作投资洽谈会在泉州隆重举行,10多个大型台湾工商团体和全国73家台商协会的负责人和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客商云集泉州,洽谈两地产业合作,掀起一股台商投资泉州的新热潮。更具特殊意义的是,泉州绿谷台商高科技生态产业基地在这次产洽会上举行了奠基仪式,标志着我省第一个由台商自行投资、开发、建设和招商的投资区正式成立,开辟了我省对台招商引资的新模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泉州作为全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将从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良好契机中,吸引更多台商前来投资兴业。
相关链接
泉州市台资企业协会
泉州市台资企业协会自1995年成立以来,至今走过12年历程,在广大台商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既沟通了政府和台资企业间的联系,也为维护台商的合法权益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成为台商在泉发展事业的“家”。协会由郑建良担任会长,在泉台经贸合作、人员往来等方面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特别是在以台引台方面加大力度,积极探索招商选资途径,为泉台经贸合作做出较大贡献。
- 上一篇:喜得龙率先启动科技合作项目
- 下一篇:关税重压下,仍有中国鞋服跨境电商逆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