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电商平台也要做好品牌定位
【鞋网-鞋业趋势】十年前,绝大多数人都还习惯于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模式;十年后,大多数人都不会对电子商务感到陌生,以互联网为媒,即便我们不曾见面,却仍可自由交易,畅通无阻。在风起云涌的电商时代,马云却宣布从5月10日起卸任阿里集团CEO一职。他的离开,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猜测,也让电子商务接下来的发展态势,成为商界人士关心的一个话题。
本期精英会,泉州市职业经理人协会营销与品牌专委会邀请到福建首尚陈列展示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志超、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市场总监杨飞、泉州市有度广告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孝宽、泉州市广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晓以及福建大德建设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相关人士王贤聪,就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之道各抒己见。
观点一
电商经济体已经成型
“对于淘宝甚至电商行业而言,马云的离开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这丝毫不影响电子商务的继续前行。”杨飞首先提出了他的看法,互联网经济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电子商务经济体也已经成型,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最大的网上贸易市场平台,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拥有众多主流电商,其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淘宝更是渗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阿里巴巴其实就是一个互利互惠的平台,它的成功即意味着其平台背后千千万万个体的成功。电子商务经济体的形成,从技术层面到整个体系都已经非常成熟,必将惯性推动其继续前行。”他说。
杨飞解释道,所谓电子商务经济体,就是当你购物时看到的互联网框架,包括云计算、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网上支付、物流快递,由这一整套体系所构成的一套新的商业基础设施。这不同于传统商业的钢筋水泥、货架橱窗,而是建立在键盘鼠标上的虚拟商业设施。
对此,蔡晓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马云卸任,但他的团队和理念都还在,体制和精神的传承才是支撑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开拓创新的必然延续。”他说,电子商务绝不仅仅是一种生意模式,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革。
郑志超补充道:“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观,马云的卸任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社会对电商行业未来走向的猜想,但基本上还是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个人的行为会造成一个行业的动荡,只能说明这个行业的平台还没搭建好,其本身就存在问题。”
观点二
专业化定位提升竞争力
随着电子商务的技术和体系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竞争加剧,电商行业的发展是不是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与会人士也纷纷表达了对电商发展的看法。
郑志超表示:“市场正在不断被细分,电商行业中早已形成一些专业化较强的交易平台,定位非常清晰,这个问题也许就是淘宝现在的尴尬所在。”
蔡晓将淘宝比喻成大百货。他说,“当我们想要购买图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当当、卓越,当我们想要购买电子类产品,也会首选东,淘宝什么都有,却没有什么是它所专长而能够区别于其他平台的,品类繁杂,往往让消费者选择困难。”
有业内人士分析,网购人群可分为“三低人群”、“文青人群”和“小资人群”, “三低人群”(低收入、低龄化、低理性)被认为人数多但购买力有限;“小资人群”人数少但购买力相对较强,追求产品品质;文艺青年人数不少,但购买时斤斤计较不愿付费。这个划分看起来是很有意思,与郑志超的观点不谋而合,“追求品质的消费者正在一点点成为电商的主流群体,这个进程虽然相对缓慢,却是电商的兵家必争之地。”京东商城在当当网上市之初就发动了价格战,强悍地进军图书市场,正是看到了当当网的用户群恰恰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小资人群。
潘晓宽说,“其实淘宝打造天猫,将厂家直接引进商城,做品质商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战略性反击和抗衡,毕竟淘宝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按照现今市场的走向,也许终将消失。”
王贤聪借用的实例说道,一个企业如果品牌太多,而区分度又太小,集中在一个卖场就必然造成营销上的混乱。“同样的道理,电商如果没有一个专供的定位,没有差异化就会丧失核心竞争力。”他说。
观点三
价格营销转向价值营销
王贤聪提出一个质疑,“淘宝真正爆发式发展大概是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是当时大环境的一大特点,人们减少逛街消费,转向淘宝寻找‘物超所值’的产品。如今,随着经济好转,实体店的体验和乐趣所带来的品质消费是否会降低电商的优势?”他表示,事实上,的确有这样的原因存在,有的消费者进行网购时,他更看重的是价格,而非品质。“一件衣服,商场里卖500元,网上卖200元,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网购,但如果差价缩小,那么实体店最直接的体验、产品的质量触感等必然会吸引消费者选择实体店购买,当价格差别不大时,产品价值会成为买家和卖家的首要关注点。”
“电商平台所带来的量产化必然会失去品质,未来工业化返潮似乎成为趋势,产品重在做精做细。”郑志超说,这就好比意大利的传统皮鞋制造,几代人传承,纯手工制造,所有皮是传统手工一针一线缝出来的,一双皮鞋价格可高达几万元,即便款式没有太多变化,但是它所包含的品质价值却是非常高的。”郑志超表示,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企业到底是做品牌还是做品质?很多企业在规模生产中逐渐失去做品牌最初的坚守——品质,品牌和品质逐渐分家,连锁的、机械化生产出来的东西显得硬邦邦。
“一说到CK,我们就想到内裤,而提到黛安芬就想到内衣,这是品牌与产品的联想,这种联系是建立在品牌和品质的基础上的,并且深入人心,会给消费者专业化的感受。给人的联想就是皮鞋,这时候它再去做内衣,就难以成功。”王贤聪解释说,不论是企业还是电商,都应该在某方面有所专攻,做到不可替代性才会成功。
观点四
终端接入将成突破口
手机的普及,让移动终端正成为电商争夺的下一个地盘。王贤聪表示,虽然谁都无法预料下一个趋势,但未来电商的新格局是否会出现在接入口的抢占上。“互联网永远属于创新的一代,现在该考虑的是接入口的问题,如今APP购物端非常多,电商都在发力,谁能够有更新的创意,提高新的关注点,无疑将成为新的赢家。”他认为。
潘孝宽认为,当前电商企业在控股手机制造商是行业变更的一个“苗头”。“说到底,这都是对资源的抢占。先通过对二、三线品牌制造商的整合,以及与一些游戏运营商的联盟,锁定目标消费者,然后进一步抢占市场的资源。”他认为,营销的核心就是把东西卖给想要的人,所以电商目前正在通过各种办法选择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吸引他们的关注。
“电商订制手机,就是消费者的个性偏好选择。”蔡晓表示,有了消费者的锁定,并且绑定终端,才有了对电商平台的应用。(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