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白领时代的身份焦虑
白领一词,的康熙字典没有载录,只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才从西方传入。而西方人对白领的理解一般是,指那些坐在办公室内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白领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工作上能够独挡一面,追求生活的多样化及高质量。然而,在,白领一词的意思混乱不堪,经常被滥用.
国内最早出现白领一词还是在1987年《收获》杂志的先锋文学特辑上,白领成为一个新词,用来形容在外企工作的办公室男女。那在当时的年代是人人羡慕的工作,轻松、体面是它的代名词。
2007年11月,社科院公布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有人为白领生活算起了账,算账的结果,通常是白领生活遥不可及。因为在,符合脑力劳动、在写字楼里工作这一基本要求的白领太多了。
白领标准在社会快速发展中被泛化,人们对这个身份的定位充满了疑问,有人争破头皮要当白领,有人急忙逃离白领。低阶层的人会用白领来指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而上层人士却不承认白领也属于上层,白领处于一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位置。
吃得比猪少,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同时还要时刻费心地揣摩老板的举动、眼神,警惕同行的竞争。这是新加坡《联合早报》对白领族的描述。实际上,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白领是最焦虑的人群:工资赶不上房价,生活成本不断升高,工作压力无处排泄,父母、家庭、婚姻、健康没有一件是让人顺心的事情。
这些都是具有特色的白领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在最多的阶层是农民和工人,白领还是少数。即使现在有数字表明白领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阶层,但基数太小。泛白领时代,白领的光环已经被脱去,一种身份的焦虑在白领中蔓延。(来源:8020人才网)
- 上一篇:盘点白领辞职雷人理由
- 下一篇:女白领的四大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