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建皮革厂助力埃塞俄比亚出口创汇
【-鞋材资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走进非洲,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这些“制造”结合当地市场,在方便非洲消费者以及增强所在国出口创汇能力之外,还带来了当地需要的技术,为当地培训了一批技术工人;这必将推动所在国的工业化进程。
总理邀请,皮革厂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在亚的斯亚贝巴以北约20公里的苏鲁达镇,公路旁一处占地近8万平方米的崭新厂房格外引人注目,院内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这就是去年11月投产的中非洋皮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
中非洋皮业股份有限公司助理经理徐建亮对记者说,2006年埃塞总理梅莱斯到访问时,得知的技术先进,非常希望公司能在埃塞投资建一家现代化的,以促进埃塞的皮革加工和出口能力。
埃塞俄比亚是畜牧业大国,牛的存栏量超过4000万头,山羊和绵羊的存栏量也均超过2000万头。皮革加工是埃塞制造业的支柱之一,也是其出口创汇的主要产业。为保护本国产业,埃塞俄比亚禁止原皮出口,并对酸皮、染皮出口征收较高关税。但受制于本国技术能力,该国的皮革出口仍以低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不大,使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在梅莱斯到访问期间,河南新乡黑田明亮制革有限公司即获邀请,在北京与埃塞方面举行了会谈。经过两年多准备,中非发展基金与黑田明亮公司达成协议,共同组建中非洋皮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地处埃塞原皮集散地附近,往北一二百公里就是优质原皮的产地。公司行政负责人雅各布在留学工作时便参与公司筹建,他说:“这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皮革生产企业,对这里的农牧民非常重要。”
据了解,中非洋皮业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2700万美元,设计年生产能力为450万张成品革。徐建亮说,在投产的前4个多月,公司已经为埃塞出口创汇180万美元。如能实现最大产能,每年将为埃塞增加出口创汇约2000万美元,并间接带动畜牧业、养殖业产业链的发展,当地5万户农户将受益。(-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
- 上一篇:2011年晋江鞋材行业焦点回顾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