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6万毕业生“啃老” 本科生“薪情”不好
【鞋网】据《北京青年报》报道 日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在京发布。为了能真实反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首次引入了“毕业半年后就业率”的概念。与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统计方式不同,继续读研的本科生未纳入“毕业半年后就业率”的统计范围。
《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从事教育数据调查的麦可思公司完成调查分析和撰写。研究共抽取44.4万名2008届大学毕业生样本,回收有效问卷21.8万份,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与收入、就业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
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称,在大学生就业领域,大概是国内首次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调查。报告显示,2008届大学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6%,比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其中,2008届大学毕业生约有1/3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实现就业的。需要说明的是,很多高校在毕业时公布的就业率高达95%以上,这种统计把即将读研的学生归为“已就业”的范畴,但本次公布的“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未将读研学生纳入统计范围。
据《新京报》报道 近日,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2009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报告显示,去年毕业生中有16万人选择“啃老”。
右图:6月11日,一位学生在沈阳高招咨询大会现场浏览招生信息。
当日,沈阳市2009年高招咨询大会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全国各地的许多高校参加咨询会,搭建高招咨询平台,帮助数万名考生和考生家长,选报高考志愿。 新华社发 杨新跃摄
去年本科生月收入下降400元
2007届大学毕业生,来自211院校的半年后月收入是2949元,非211本科院校为2282元,高职高专为1735元。到了2008年,本科毕业生月收入下降了约400元,降幅最大,而高职高专的降幅仅为5%左右。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经济学大类最高,医学类最低;高职高专是公安大类半年后月收入最高、医药卫生大类月收入最低。虽然2008届大学毕业生男女之间的就业率没有明显差别,但即便在女性毕业生占优势的专业中,男性毕业生薪资全部高于女性,同层次、同专业男女生的平均月收入最大差距接近800元。
解读人
报告撰稿人王伯庆博士
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下,本科生对于很多雇主来说属于“奢侈品”,价格的弹性比高职生大,所以本科生的平均月薪降幅最大。
法学和哲学类专业就业率最低
报告发现,2008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和管理学,最差是法学和哲学;高职高专就业率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最差的是旅游和文化管理大类。法学和哲学专业的毕业生,2008年就业率均不到80%。
2008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占了本科失业率的35.9%,其中有8个专业同时也是2007届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和会计学。
解读人
北大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
大学生就业能力差,很大程度上是工作能力不够造成的。以商科举例,国外的商科教学都是围绕现实中的案例展开的,但国内很多教学仍是照本宣科。报告撰稿人王伯庆说,法学、国际贸易、英语等专业,都是近年扩招最多的专业,学生的数量过多。
去年16万毕业生“啃老
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薪酬及就业率,同比均出现下降。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8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蓝皮书推算,2008届大学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人无工作无学业也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也被称为啃老族,报告定义为“待定族”)。
精英家庭子女
就业先求亲友
不同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调查数据表明,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办事人员家庭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是“通过亲朋好友得到招聘信息”,而不像其他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最主要渠道为“大学招聘会”。
相比之下,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子女就业率最低。来自企业经理人员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家庭的本科毕业生,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需要10份求职书,而来自商业服务员家庭的本科毕业生,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需18份求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