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话题:温暖的棉鞋
正在电脑上紧张忙碌的时候,传达室打来电话,要我去取包裹。我赶紧来到传达室,取回了母亲从老家寄来的邮包。
母亲这个时候会给我寄来什么呢?一路上想着,我忍不住拆开了纸箱,里面竟然是三双棉鞋,一双男式两双女式,我的心里顿时一热。里面还有一张纸片,上面是母亲歪歪扭扭的笔迹:小清,天气冷了,一定要注意保暖啊!妈的手没劲,这棉鞋的针脚不紧,你抽空拿去找补鞋子的师傅加紧一些……看着母亲的信,我的心里沉甸甸的,泪水忍不住涌出了眼眶。
母亲有一手做棉鞋的绝活,得益于做皮匠的外公的真传。从小到大,虽然我们兄妹众多,衣服常常是大的穿小了,小的接着穿在身上,但母亲对给我们做棉鞋却一点也不吝啬。那时候,隔不了两年,我们就有一双新棉鞋穿在脚上,让同学们羡慕不已。母亲常说“冷从脚下寒”,要想身子骨暖和,首先就得从脚上开始保暖。
往往从夏天开始,母亲就为做棉鞋做准备了。她将大门拆下来,搁在两条长凳上,将家里不穿了的旧衣服、不用了的旧床单洗得干干净净,放在太阳下晒干,再撕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在锅里用米粉熬出稠稠的糨糊,用笤帚刷在门板上,再将那些布一块一块地贴上去,刷一层糨糊贴一层布,贴好后放在太阳下晒干撕下来,就成了做棉鞋的里衬。母亲按我们脚的大小画好鞋样,经常坐在树阴下纳鞋底,一针一线间,不经意地将针尖在头发上擦拭一下,动作是那样的连贯、娴熟。
到了秋天,母亲扯上几尺灯芯绒布,买回一些松紧带和气眼、鞋带,再铺上早就准备好的棉花,开始给我们做棉鞋。天凉的时候,当我们穿上母亲做的棉鞋走来走去时,总会看到母亲脸上流露出来的欣慰之情。
前些年,母亲患上了鼻咽癌,经过治疗,身体大不如前,一口牙齿也掉光了,显得瘦弱不堪,便没有给我们再做棉鞋。上次回乡,母亲忽然找出旧时的那些棉鞋要我穿,我却穿不上了,看来母亲从那时候就为我留心了。
我忍不住打通了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依然回乡下过年。关上手机的时候,我想到了春节,当母亲看到我们穿着她亲手做的棉鞋时,会有多么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