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求职秘籍 > 大学生求职:拿什么释放你的压力?

大学生求职:拿什么释放你的压力?

2008-11-28 16:38:47 来源:求是新闻网 中国鞋网 http://www.cnxz1.cn/

  一个“熬”字,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求职状态。根据最新数据,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超过600万。竞争者的逐年增多,已经使应届毕业生面临巨大求职压力,而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用人单位的裁员、减招等状况,更使得原本就压力重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跑招聘会、上网投简历、参加宣讲会、笔试、面试、等待、焦虑……从今年9月开始,这就是我主要的生存状态”,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胡伶一边用简短的话语介绍自己的情况,一边小心翼翼地往简历上粘贴照片,“明天还有宣讲会,再去看看吧,就怕错过什么机会,慢慢熬吧。”
  
  毕业求职:精神肉体双重煎熬
  
  一个“熬”字,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求职状态。根据最新数据,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超过600万。竞争者的逐年增多,已经使应届毕业生面临巨大求职压力,而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用人单位的裁员、减招等状况,更使得原本就压力重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从今年9月份开始,到明年的5月份,应届毕业生将在长达8个月的求职季中经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考验。“很多宣讲会不在本校,要跑到别的地方去参加,有时候还要到别的城市去参加笔试、面试,很多时候,真的是疲惫不堪”,不少同学把求职看作一场考验体力和耐力的马拉松。
  
  “身体上的劳累倒还好说,休息一下就恢复了,最主要的是精神上的煎熬,现在才两三个月,我们就快崩溃了”,统计学专业研二学生梁烨告诉记者,比起身体上的疲惫,精神上的焦虑和紧张才是大家面临的最大问题。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大、迷茫、焦虑等状况,一部分人甚至开始失眠、抑郁。现实与理想的反差,未来的不确定性,社会环境的压力形成一股合力,左右着毕业生的情绪状况,剧烈波动的精神状态成为毕业生求职路上的巨大包袱。
  
  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中旬在华中、华东、京津地区28所高校进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研数据,就业压力成为大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来源,占所有压力来源的57.4%。
  
  面对压力: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心理专家表示,过大的心理压力,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求职状态,极端状况下,还可能造成抑郁症、自杀等严重后果。
  
  在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学生们是如何来减轻压力、调整心态的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自己消化,通过上网、看电影、逛街、一个人散步等形式调整心态;而另外一部分同学则会选择向同学、朋友倾诉,或者在朋友面前大哭一场等方式来排解压力。
  
  身体上出现了不适,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求助医生,而精神上出现了不适,却很少有人想到专业的机构——心理咨询中心。据人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周莉介绍,人民大学每年有5000多名毕业生,而来到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咨询的学生非常有限,这其中与就业压力相关的咨询更是少之又少。
  
  周莉翻开咨询中心的记录本,上面的记录显示,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人大全校共有794人次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而这其中,因为就业压力而进行咨询的仅有26个,不足4%%。
  
  为什么心理压力问题如此普遍,而向专业人员求助的比例却如此之低?在采访中,很多同学表示,他们可以理解别的同学到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咨询,寻求帮助,但是自己不会去。他们觉得求职过程中出现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不会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一般不会找专业人员寻求帮助,他们觉得这是人生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心理咨询:有必要吗?
  
  针对大多数应届毕业生认为没有必要去接受心理咨询的现象,周莉认为这是多方面原因的共同结果。一方面是客观条件的制约,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大家的主要精力多集中于对物质生活的关注与满足上,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还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是人对自身幸福感的要求太低。很多应届毕业生觉得生活的状态理应如此,自己要咬着牙坚持下去。而同样的状况如果发生在欧美国家,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状态很差,是不正常的,应该马上寻求改变。
  
  在采访过程中,还有很多同学认为,心理咨询师讲的那些道理自己都懂,到了那里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对其效果持怀疑态度。对于这种态度,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布新表示理解:“大学生的怀疑是有道理的。首先,他们可能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什么,也不知道心理咨询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换句话说,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培训、心理学科普教育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次,大学生面临的困难是客观现实,而心理咨询在解决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方面作用有限,即便咨询了心理专家,找工作的困难仍然存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并非人人都需要去做心理咨询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说心理咨询就没有必要了,”韩布新进一步补充说,“心理咨询专家可以帮助有困惑的同学判断问题出在哪儿,是在外界还是在自身;分析如何调整看问题的视角,比如就特定同学而言找工作难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比如是适应环境还是调节自我认知等。”
  
  专家建议:在我们的帮助下实现自助
  
  “一般来说,我们不会针对具体的事件,告诉咨询者你应该怎么做,而是作为一个倾听者、陪伴者,在双方倾诉与倾听的互动中帮助咨询者认识自己,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根源,从而帮其从深层次上进行心理调整。”周老师笑称,“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最有用的帮助是给他找一份工作,可是这样只是浅层次的帮助,之后他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是不会自我调节。心理辅导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我们的帮助,最终实现学生的自助。”
  
  对于不同的同学,心理咨询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韩布新指出,“对于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来说,有的人可以自我调节,有的则面临较大压力,需要在心理专家帮助下解决家庭、人际、自我冲突等各方面的问题,直面人生的新阶段、新责任。而对于找到工作的同学而言,第一年都会有工作适应的问题,比如现实与预期的差异、人际关系与应对方式的变化及适应、人生责任的变迁、工作绩效的评估等,有部分同学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可以在心理专家的帮助下度过这个阶段。”他特别强调,心理咨询的效果的好坏,“与同学求助的意识、求变的态度有直接关系。”
  
  “但知识毕竟不等于文化,更不等于智慧”,韩布新建议正在求职路上长途跋涉的大学生,客观判断自己的实力,在现实可能性与自我价值预期两方面多准备几种选择。现实与预期的差距越大,个人调整的余地越小,则压力也会越大,调适心理、减轻压力的关键其实在于自己如何给定找工作的标准。“大学生要用心去体验社会,用智慧去适应社会,寻找并逐渐确定自己的角色与位置”。
  
  ■相关链接
  
  在,大学生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过剩”,他们在招聘之中感知冷热,体味着人生五味——
  
  酸:企业层次有所下降,招聘人数也有减少
  
  正在各地进行的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吸引了不少学子的高度关注。但许多学生很快发现,适合自己的招聘单位远不如预想的多。
  
  校园招聘会是观察毕业生就业形势最直观的信号之一。复旦大学和东华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反馈的信息表明,过去2个月内校园招聘会的数量与往年相比并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参与招聘会的企业层次下降,有些企业临时更改了既定的招聘计划。上汽集团作为上海的“用人大户”,把面向高校的招聘计划从9月公布的1800人缩减到1500人。
  
  苦:招聘单位有所减少,薪资标准降低
  
  往年众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一直是招聘主力军,但在不久前南京举办的首场“2009届本科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上,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大企业不多。”来自江苏大学的李同学说,转一圈没发现几家大公司。
  
  大多数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都表示,岗位薪资不可能高于往年招聘薪酬,但会基本保持原有水平。
  
  咸:心理压力与日俱增,期望值逐渐降低
  
  “2009届高校毕业生服务周”在天津市启动的当天,不少学生感觉“心理压力很大”。“不挑不拣,有单位要就行”成为不少大学生求职的“原则”。一所高校英语专业的汤姓同学说,她的求职标准一降再降,本来她只看南京企业,后来苏南、苏北的企业也看。“如果公司包吃包住,工资几百元我都愿意干,先找个工作再说。”
  
  辣:师兄师弟同场竞争,求职处境更为艰难
  
  往届大学生的再次择业和海外学子的“回流”,使得应届毕业生在求职竞争中处境更为艰难——有人将之称作“挤出效应”。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如果算上往年未就业者,今年求职市场上将有超过1000万名学子“争抢饭碗”。
  
  甜:相关政策陆续出台,结构调整提供机会
  
  各地招聘会上反映的情况并非一片灰暗。山东建筑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峰发现,由于国家对道路交通桥梁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扩大了这些领域相关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空间。近1个月来,到该校招聘的企业明显增多,中央企业和最终签约的数量均多于往年。(据新华社)
  
  一个“熬”字,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求职状态。根据最新数据,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超过600万。竞争者的逐年增多,已经使应届毕业生面临巨大求职压力,而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用人单位的裁员、减招等状况,更使得原本就压力重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