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洋工”在渝遭冷遇
月薪8000元,包吃包住,每周工作6天,每年提供10多天假期。这样的工作,你满意吗?
如果工作地点是在非洲的乌干达呢?
王爱华(化名)是西南大学英语专业2006年的应届毕业生。在去年年底的一场招聘会上,一份月薪8000元的酒店前台接待工作吸引了她。不过,工作的地点是在乌干达。她迟疑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
“请问乌干达在哪里?”
“在非洲,你对这个职位有兴趣吗?”提供职位的重庆市中基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江渝十分热情。
看到王爱华迟疑,江渝为她算了一笔经济账:
月薪8000元×3年合同期×12个月—5.8万元中介费=23万元。
与此同时,包吃包住,享受免费医疗保障服务。
王爱华当即被打动了。
回家后,她很快核实了中基公司的资质,并查询到温家宝总理访问乌干达时,就下榻过这家酒店。第二天,王爱华便交来简历。
几天后,酒店方面来人对王爱华进行了面试,很满意,并催促中基公司早日办完手续,送王爱华出国。
可是,就在万事俱备,只等出发时,王爱华突然打了退堂鼓。理由是影响恋爱,男友不同意。另外,她已经在市内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月薪1200元的酒店前台接待工作。
2月28日,江渝接受记者采访时,沮丧地说,由于毁约,中基公司与酒店的合作也泡了汤。他还说,目前公司手里有许多国外发来的劳务订单,涉及的工种有酒店服务、公司文员、缝纫技师、护士等等,但前来应聘的人寥寥无几,公司不得不把这些订单转到沿海城市。
日前,为求证江渝的说法,记者做了一次调查。
记者在江北华新街人才市场,客串中基公司招聘代表,招聘到约旦工作的缝纫工。该工作对应聘者无学历要求,待遇是每月1600元,比国内同等工作收入高出近一倍。
记者原本以为,“高薪”之下,招几个人是很简单的事情。结果恰好相反,在一上午时间里,记者没招到一个人。询问的不少,但动真格的没有。一个女性应聘者情况了解到一半,就被丈夫拉走了,丈夫低声训斥:“现在骗子这么多,再说在国外你能靠谁啊!”
日前,记者从市就业局还了解到,2006年,全市输出境外就业人员仅702人,全市撤销境外就业中介机构3家,仅新增1家,截至12月31日,全市只有7家合法境外就业中介机构。
看来,重庆人不喜欢“打洋工”,问题在于观念。(陈钧)
- 上一篇:生活哲理:圆圈圈的幸福
- 下一篇:女白领的四大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