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缔造公司精神开始
有人说,一个新成立的公司首要问题是“活着”,而七斗星的管理层却认为: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决定了企业能“活多长”。
2006年9月19日,在上海七斗星商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战略发布大会上,七斗星CEO何红章先生鲜明地提出了七斗星的核心价值观:民族使命;尊重、信任、支持;激情、创新、卓越服务。
企业文化,指企业整体形成的价值观念、信仰追求、经营理念、管理作风、行为准则、道德法规、技能方法、传统习惯、典礼仪式以及企业形象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未来将是全球竞争的时代,能成功的公司,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策略的公司。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说,明天的商业竞争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挑战,还不如说是文化上的挑战。哈佛商学院通过近十年的全球调研发现,一个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公司的业绩。今天,已经没有人怀疑,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最为强劲、持久的核心活力。企业文化的“核动力源”就是文化力。对于文化力的根源,海尔CEO张瑞敏说:“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应该是价值观。“的确,企业文化的根源就在于价值观,更确切地说,在于企业核心价值观。
“以人为本”是核心
价值观是人们对是与非、好与坏、对与错的基本判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企业也有对该行业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它是联系员工的纽带,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原则。大多数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员工不懈努力奋斗。比如,摩托罗拉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精诚公正,以人为本;为用户提供品质超群、价格公道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收益,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为员工和股东提供实现各自合理目标的机会。”通用电气勇于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坚持诚信,注重业绩,勇于变革。”日立制作所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观:“诚实、进取、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波音公司竞争进取的核心价值观:“领导航空工业,永为先驱,应付重大挑战与风险。”
这些价值观如同企业的灵魂,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南。
通过归纳总结,我们发现,以人为本、勇于创新、团队合作、竞争进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之所在。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以人为本”是核心中的核心,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精髓。这里的“人”,既包括企业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也包括自己以及其他外部环境中的人,乃至整个人类。其目标是,对外要造成社会责任感,包括诚信经营和顾客至上的理念,对内要造就团队精神,包括集体荣誉感和协作意识。
兰德公司花了20年的时间,跟踪了500家世界大公司,发现其中百年不衰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不再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的目标,而是有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他们共同的原则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所以我们看到七斗星将民族使命感放在自己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位,就是基于企业的高度责任感。
正是这些原则,使这些企业的文化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生命力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这些原则的实质,就是对人本价值观的具体诠释。
总之,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价值认识,这种认识对人们和企业的行为取向起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核心价值观,企业培养了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和组织的依赖关系,使个人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习惯与整个组织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合力与整体趋向,使企业具有相当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最终赢得竞争的胜利。
对员工“感情投资”
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
总要有某种需要实现的特定目标,每个员工都可以有自己在阶段时间内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企业的任务,就是帮助员工积极作为,去争取实现目标,帮助他们从自己个人进取等方面着手,使员工的努力和奋斗与企业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统一起来。
确立员工发展定位,规划员工职业生涯。企业不应只着眼于如何用人,而应从企业发展定位的实际出发,注重培养人,再好的人才也需要在特定的企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不断提升。因此,我们的观念必须与时俱进,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即培训不是义务、不是恩赐,而是职工的权利、福利,更是企业的责任,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如果一个企业的发展定位与员工本人目标发展定位相吻合,员工会认为他们的工作是有价值的,生活是快乐的。他们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兴奋并充满激情,会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和员工彼此也会产生强烈的相互信任和尊敬的“命运共同体”。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所以,现代企业管理中应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的人文精神,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使用感情投资促成“情感共同体”。这种方式是以人为本的突出体现。现代管理学特别强调要尊重人的特性,讲究“感情投资”,这是开发人的潜能的最重要因素。在感情投资上的成功者,不一定掺和太多的物质利益因素,也足以让员工甘于抛头颅、洒热血而在所不辞,这种事例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情感投资法不只是感情上的,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具体的、细微的行动上。总之,企业经营者应该给下属或员工一种“家”的亲切感和温暖感,比如多关心、关怀下属,在他们遇到挫折时,给以诚心诚意的同情与鼓励;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以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特别是在他们最需要别人帮助时更是如此。现代西方管理学就强调:“一个成功的管理者,20%靠的是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80%靠的是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足见情感因素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建立利益机制激励员工。如何看待股东、员工、顾客、公众利益,如何处理这些利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在当前市场经济社会下,如何兼顾企业、员工的双重利益,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利益共同体,这同样是员工激励机制所不能忽略的重要内容。此外,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其一,以物质机制为保证,建立相应的工资福利制度;其二,保证一切关心企业、符合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并为企业取得实际效益的员工及其行为得到尊重,同时,获得相应的物质利益。
参与的机制。既然要求员工同心协力实现企业的目标,就要让员工了解并认同这一目标,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当然,企业管理者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及时让员工知道企业的目标、战略以及企业遇到的困难和企业的一些思想与对策,并广泛组织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讨论。这种让员工参与决策的方式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决策通过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既可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又可避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弊端,通过员工的参与,培养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最终形成企业的“命运共同体”。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始终是围绕“人”来考虑,传统管理理论那种把“人”当做“工具人”、“经济动物”的时代宣告终结。
现代管理工作就是把“人”当做“思想人”、“社会人”,就是要求管理者在知识网络时代转变管理观念,树立平等观念,把每个员工都作为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人来看待;尊重员工人格、价值,从而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要充分信任员工、理解员工、尊重员工意见、公平待人;引导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决策、管理,为员工搭建参政、议政的平台,形成民主管理的氛围和机制;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勇于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创新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手段。正如著名管理顾问詹姆斯.莫尔斯所说:“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支配着企业及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企业文化创新首要的是价值观创新。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价值观创新更为重要,必须不断赋予企业价值观新的文化内涵。价值观的发展创新不是凭空实现的,而是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与时代精神结合的结果。
树立一个远景。一个领导要高瞻远瞩,要创新,就必须有对未来比别人更清楚的“远景”,有比别人更加广阔的视野。同时要员工认识到“远景”对组织和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创造一种危机感。要进行价值观念的创新就应该创造一种危机感,让员工时时刻刻有一种危机意识。一般只有员工感到不变革就没有办法生存的时候,才会去变革。正是海尔那“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才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海尔文化,促使海尔不断创新。葛洛夫有一句名言,即“唯有忧患意识,才能永远长存”。
在团队中培养民主气氛。一个民主的团队具有开放、坦诚的沟通气氛,团队成员在其中感觉很温馨,在工作中能充分沟通意见,能经常从团队得出反馈,愿意倾听、接纳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尤其是愿意开放胸襟接受来自团队内、外的批评,愿意倾听顾客的意见。通过培养民主气氛,可以使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从而更好地开展团队工作。
帮助团队成员事业发展。事业发展与规划是一个人不断地追求工作与生活质量满意的动态的平衡过程。对团队领导来说,要想方设法帮助团队成员规划和发展他们。
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只有容忍错误、鼓励变革才能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提出价值观并不难,难度较大的是如何把组织倡导的价值观变为企业员工的共同信念,得到员工的认同。这是一个企业核心价值观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
- 上一篇:深刻剖析刺猬理念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