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蚁族的生存选择
昨日,武汉一改前两日的艳阳,阴霾漫天,空气有些沉闷。位于武泰闸涂家沟武船的老宿舍区显得尤为破败,其中一栋一楼临街的房间,散发出些许霉味。
在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里,只容纳了一床、一桌、一沙发、一书柜,这就是卢云西(化名)现在的住所,他没有想到的是,2010年2月2日,他用“穷人中的最穷人”ID,发表“有没有像我一样大学毕业14年了至今仍然是‘蚁族’的?”的帖子,引发网友广泛关注,虽然大多数是质疑反对之声。
“我很喜欢这里的氛围,老国企的那种味道。”卢云西毕业14年,辗转11个城市后回到武汉的第二个住所。年前,他从武汉“著名”的城中村——小何西村搬至此处,房租不过200元。
今年36岁的他,按理说怎么都与“蚁族”沾不上边,但事实是,受过高等教育,毕业后在武汉、深圳、惠州、东莞、广州等十几个城市20多家单位打工谋生,目前回汉边打工边创业,月薪不过1000元,无房无车无婚姻,他自认为完全符合“蚁族”的条件。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如果居于三十岁和四十岁之间,既惑又不立,这又该是怎样的人生呢?本报记者 何燕 刘嗣晶
周遭
同学同事都有房有车
2月23日晚,卢云西去和家住关山春晓的大学同学叙旧,这位大学时住在他下铺的同学,现已在关山春晓买了一套复式住房,有两辆车,过着小康生活。
“你打电话约采访的时候,我正在他家。”当晚,他在他们的聊天中得知了更多同学同事的消息。“当时的大学同学不必说,就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家单位的车间小妹们,大多在汉也有房有车了。”卢云西感慨。
这位1996年以委培身份毕业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大专生,过着与大多数同学不同的生活。
“当时班上大多数同学毕业后都进了电力系统,现在都过得很好。”让卢云西觉得遗憾的是,他自己未能进入电力系统工作。不过,他觉得也有自己的问题。
“我那个住关山春晓的同学,他和我一样是从农村出来的,没有任何背景。我们毕业后的前两份工作是重合的,他坚持了下去,但我没能坚持。”
不过他也为自己多年来的经历感到自豪。“和我同村的小伙子,在武汉上的技校,毕业后到TCL工作,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现在是物流主管。可以说财富是我的100倍,有房有车,但若是我们两个同时失业去找工作,肯定我的机会更多。”他说,原因在于他的经历更丰富。
“如果现在给我一份2000块钱的工作,签10年,我是不干的,因为太耗人了。”他虽然不羡慕上述两人的生活,但他现在唯一的生活目标还是“要有钱”。
但他的“有钱标准”是:在武汉有房有车,而这又与上述两人目前的状况相吻合。
奔波
毕业14年混迹11个城市
对于当下的处境,卢云西更多的是自省,但他依旧甚为感慨,2010年2月2日,他用“穷人中的最穷人”ID,发表帖子“有没有像我一样大学毕业14年了至今仍然是‘蚁族’的?”
在帖子中他这样描述,毕业后,没有进过一家稳定的单位工作,先后在武汉、深圳、惠州、东莞、广州等十几个城市20多家单位打工谋生。
干过业务员、修理工、技术员、工厂车间小主管、外来工子弟学校物理教师、企业报刊编辑、销售员、区域经理、销售部经理、人事部经理。
但“工资最高没有超过4K(千),最有钱的时候,存款也不到一万元,从来就是住在城中村的,因为没钱。”“现在的存款只有600元。快要过年了,又不敢回去,无颜见父老。”
这似乎并不是全部。
在他的描述中,他对他所从事过的20个职业中,最为留恋的是1997年“斯米克”瓷砖公司的经历。在那里,他拿到人生中第一笔巨款工资——1400元,但因为不满自己参与的销售单被顶头上司所“劫”,且没有给自己任何提成,但又不敢跟更上一级的领导反映而辞职。
“要是放在现在,对于这种事情,我绝对会忍的。”但他似乎言不由衷。在普罗巴克,因顶头上司不满他的项目投标书,双方发生争执,他将投标书撕碎扔在上司脸上后辞职。
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性格不好,是在深圳的第一家单位。当时,卢云西在一家大型物业公司做电工,同组的水电工有十五六个人,大多数都是技校或者是中专毕业的。
“我觉得自己是大学生,肯定是要比他们强的。”在工作之余,他经常会拿大学教材上的一些理论问题去考组长和其他同事,大多数时候别人都会被他考住,这让卢云西很有成就感,但是在不久之后,他被辞退。理由是:孤僻,不合群。
“自卑的人往往很自负,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知道自己很浮躁,不能沉下心来做事情。”但是,知道并不意味着克服。此后,卢云西多次因为这个原因被辞退。
爱情
奢望一家三口的生活
爱情也曾眷顾过卢云西。2000年,他在一家港资企业当技术部主管时,喜欢上了同厂的一个女孩。
“她是个特别可爱的女生,我曾经公开把她抱起来表白,结果遭到了拒绝,但她说并不讨厌我。”卢云西笑着说,这就是他的初恋。至今,他在天涯上常用的一个ID中,还取用了女孩名字中的一个“云”字。
2001年,卢云西和另一个湖南打工妹同居。2005年,两人在老家摆了喜酒,虽然没有领结婚证,但直到2008年,一直过着夫妻般的生活。
“她比我小9岁,在物质上对我没有一点要求,我到哪里,她就跟着我到哪。”现在,卢云西说起这个和他共同生活了7年的女人,还是心存感激。
最终,因为卢云西不能生育,双方分手。
不能生育对卢云西来说,是比工作失利更大的打击。他常常想,如果能生个孩子,现在可能他的生活会完全不一样。
现在,他又交了一个重庆女朋友,离异带着一个女儿。
“今年春节,她带着女儿来武汉和我一起过,这几天我觉得自己过了一段真正温馨的家庭生活。”卢云西说,现在的女友之所以愿意找他,首先是因为想给孩子找个爸爸,其次是因为他“浮但不坏”。
据卢云西说,现在的女朋友家庭条件比较好,在重庆有房,“如果我们结婚,前提是我要在武汉买套房子。”
未来
他还要打第21份工
卢云西在天涯发帖后,很多网友在后面跟帖或给卢发短消息,鼓励他不要消沉。事实上,直到今天,卢云西对自己的从业经历并不感到沮丧和悲观。
“工作上遇到的那些波折和困难,我觉得都很正常。”卢云西说,他从未为了工作的事情哭过。
多年来,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流泪的情形,只有2次。一次是他把前妻赶走后,回到租住的地方看到她将东西全都收走了,忍不住哭了;还有一次是去年他回老家,和弟媳妇发生争执,弟媳妇骂他“谁像你混得那么差”,他觉得内心酸楚,哭着打了自己十个耳光。
大多数时候,卢云西仍然坚定地认为,自己不会一直这么窝囊下去。“也有焦虑的时候,那时我就会看书、上网。”卢云西说。
目前,他是边打工边创业状态。“帮一个朋友开拓在武汉的市场,原来说的是定薪2500元,但我自己让他减到1000元,然后拿提成,这样更有激情一些。”他认为,现在自己从事的指纹锁业务,还是有一定发展潜力的。
但他也有自己的担心,这个生意已经做了近10个月,还没有盈利,朋友很有撤去投资,代理商不再投钱了,怎么办?
“那我还是得去找工作。不过低于3000元我肯定是不会干的,就业市场找那种不规范的工作也不干,那种公司我都可以开一个,我一定要找一份好工作,可能还是做销售,或者是管理、技术性工作。”
他说,明年也许会在武汉某正规的制造型企业做简单的技术工作或生产管理,“那将是我的第21份工作”。
◇记者手记
这是一个多么
矛盾的人生啊!
在采访中,他多次使用“情怀”这个词,这是唯一一个让他打上70年代烙印的词。
他曾经奋斗,只是不曾坚持。他羡慕大多数人的顺风顺水,也能够直面堪称惨淡的人生,却无法忍受来自工作和生活的任何压力。
他很早就在天涯网上注册ID,曾在天涯出版的一套文集中出现过自己的一篇作品,也曾自费出版过一个印数为60本的小册子,来描述自己美丽的家乡湖北赤壁西凉湖。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他的梦想是,等到30岁时,赚足够的钱,来支持自己圆文学的梦。
14年后,说不在乎物质条件如何的他,抛弃曾经的梦想,将未来奋斗的目标定为钱。
你可以说他是一个执着的人,但他也是一个喜欢放弃的人。
说到未来,他说自己将在目前的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但曾经在深圳,他找到一份老师的工作之后,曾经在日记中这么写:“我就这样终止了在工厂的打工生涯是暂时的?还是永远的?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有一句古话,既来之,则安之。也许我会在教师这个职业上干出一番名堂来。不信?走着瞧吧。”
在4年换了三个学校之后,他又觉得自己可以做更有挑战,来钱更快的工作,放弃了教师这个职业。
因为自卑,他失去了多次工作机会,失去了爱情;但他又自负,认为“英雄定有用武之处。”
这是一个多么矛盾的人生啊!
他在天涯帖子的最后疾呼:“请您不要以为我是一个懒惰的人,相反,我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比身边的人勤奋。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的人生突破口到底在哪里?谁能告诉我!跪——谢!”
但他会面对你侃侃谈他自己的不足,将自己的缺点分析得很透彻,让你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
正如他所说,70年代的人,像他这样的是特例,但他认为,80后,他这样的案例会越来越多,因此他告诫:戒躁,踏实。
这或许也是一个70后“蚁族”对80后“蚁族”最中肯的告诫!(记者 何燕)
对话
“像我这样的蚁族,会越来越多”
长江商报:为什么会想到在天涯上发帖子?
卢云西:我是1973年出生的,大学毕业已经十几年了,现在猛然一想,自己还是个蚁族。这社会上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不属于我。我在深圳几大著名的城中村都住过,来武汉后住在小何西村,也是一个城中村。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住过普通的住宅小区,也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我的经历是一个教训,也是个悲剧,我发帖子就是想警告社会上的人,做人不能太浮躁、太偏激,要脚踏实地。
长江商报:根据你的描述,你多份工作的领导都给了你机会,也很赏识你,为什么你不肯在一个单位坚持下去,而是频繁地换工作?
卢云西:性格决定命运。我的性格像我父亲,比较直,不肯妥协。但是也不是完全不妥协,在碰到困难时,我又爱逃避,这是职场大忌。还有,我的思想比较偏激,有人文主义情怀,喜欢发牢骚,但又眼高手低,遇到事情不懂得变通。
长江商报:其实你从事过这么多行业,无论是哪一个,只要坚持下去,现在都会不一样了。
卢云西:是的,以前我是眼高手低,不肯干,现在再叫我重头干起,已经来不及了,时间不等人。我现在就希望能有一个大的突破,希望能够赚到一笔钱。
长江商报:那你觉得,有多少钱就达到你的期望了?
卢云西:起码要有一套房、一辆车吧,也就是资产100万元以上。
长江商报:你对现在很多80、90后的“蚁族”有什么建议?
卢云西:我认为蚁族是奔波、劳碌、弱小、经济收入低下的一类人群,不一定局限于大学毕业生。以前,像我这样失败的人很少,但是现在社会越来越浮躁,80、90后的人生存会越来越难。我建议他们要摆正心态,珍惜眼下拥有的一切。(记者 何燕 刘嗣晶)
网言网语
网友魑魅魍魉MM:
换这么多份工作收入也没增长?
是不是应该好好规划下自己的职业生涯找下自身原因呢?
网友look4u2007:
兄弟呀!缘份呀!
我以为我是我们那代人中最差的了,差得我不敢认老同学。当年(唉不说当年了),人家现混成国际知名专家了。
我也是一样,从这里打工到那里。没有进过一家稳定的正式的工作单位,学历证书也丢了(其实没有就没有,有也没换来啥)。没有社保,没有房子。原来没有老婆,后来这两年稍好点混了个老婆。
只不过好在兄弟终于走出了泥潭。不要丧气,不到盖棺那天,永不言败!
网友波澜壮阔:
LZ(楼主),你的问题在于你没找到你的职业突破点,要知道,如你在同一行业干上五年以上,那不管你多么地不优秀,你都可以最终居于这个社会的中下层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