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烟台鞋业外销之路步履维艰
鞋网11月16日讯,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市鞋类产品出口常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可是,今年烟台鞋的外销之路却步履维艰。
“去年前三季度,皮鞋和布鞋一共外销287万双,而今年的同期统计是127万双!”据烟台海关统计,前9个月,烟台皮面鞋出口49万双,下降49.4%,纺织材料为面的鞋出口78万双,同比下降59%。
究其原因,除外需萎缩外,最主要的就是鞋类产品被频繁实施反倾销措施。今年,欧盟和南美的阿根廷、巴西及秘鲁,均对鞋开征了临时反倾销税,受此影响,烟台鞋出口一路下滑。
烟台鞋难合“欧洲脚”
烟台鞋最大的出口市场是韩国,出口增势最猛的地区则是欧洲。
统计显示,前9个月,作为鞋出口第一大海外市场,对韩国出口1111万美元,仅随其后的日本、美国,分别从烟台进口了货值为833万美元和424万美元的鞋产品,三者同比分别下降7.2%、4.9%和11.5%。
唯一不同的是,前三季度,烟台对“委身海外市场第四位”的欧盟,出口额达354万美元,增幅喜人,出口增长了32.4%!
这来之不易。
2006年10月起,我国鞋类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欧盟开始对我国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使我国鞋类产品出口遭遇重挫。这一临时性征税措施,涉及我国1000多家制鞋企业和400多万工人,涉案值达6.7亿美元。
“大棒”之下,烟台鞋企也未能幸免。 “当时,欧委会发布立案公告,我市曾有3家企业卷入反倾销调查,最终有一家企业面临欧盟临时性征税措施。”市外经贸局世贸科负责人说。
此后,我市涉案企业海阳市某皮鞋出口企业,对欧出口大幅锐减。企业方面表示,在鞋产品全球化采购的模式下,加征19.4%的反倾销税,原有的比较竞争优势因此而丧失。
今年10月初,欧盟委员会建议将此反倾销措施延长15个月,维持16.5%的税率不变。烟企涉案情况,还有待欧盟方面的进一步调查。
抱团应诉是上佳选择
“有业内者预言,欧盟当年的这一临时性征税措施,‘很可能变成为期五年的长期反倾销税’,现在看来,不幸言中了!”我市外经贸人士说。一旦涉案企业增加,对这起反倾销应抱有何种态度?业内专家表示,抱团应诉是企业的上佳选择。
对此,市外经贸局世贸科负责人杨坤元认为,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鞋类出口利润相对较薄,企业面对反倾销时,容易产生消极态度,认为国外这个市场做不下去,换个市场开拓即可,但随着各国反倾销“跟风”渐起,未来总不可能放弃所有海外市场。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记者了解到,目前,除欧盟之外,南美的阿根廷、巴西和秘鲁,也对鞋开征了临时反倾销税。
“一些企业不愿意参加应诉,主要原因有三点:应诉的时间较长,程序复杂,费用高昂。这的确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难以摆脱的现实困难。”杨坤元说。
那么,如何解决企业的困难呢?另有人士介绍,欧盟涉案企业可能集中在广东、温州和泉州等三大鞋业基地。据透露,此前,在欧盟反倾销“大棒”下,温州市鞋革协会等已经积极行动起来,鼓励企业勇敢应诉,并准备联合全市乃至全国的涉案企业,以最大程度地争取合法权利和应有的市场份额。
“烟台鞋类受诉企业‘人单势孤’,如能一同应诉,相信会有个好结果!”杨坤元说。
应借鉴“贴牌进店”模式
在今年的春季广交会上,一家烟台鞋业出口企业一天之内签下了100万双鞋品订单,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的客户是来自美洲、欧洲和澳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大零售商和大采购商,这让同为参展者的浙江、广东等国内知名大鞋厂艳羡不已。
同样,落户于莱阳外向型工业园的烟台奥嘉鞋业有限公司,年出口额达500多万美元,在国内仅属中等规模。
这家企业的刘晓丹说,他们的采购商,既有英国鞋业零售大亨——SHOEZONE,也有加拿大家庭百货龙头———西尔斯超市,还有英国玛莎百货、澳洲太平洋公司旗下的哥士比品牌。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很多鞋类产品企业难以“安身立命”,而这家中等规模的鞋业企业的产品,为何受到海外市场如此推宠?
刘晓丹介绍,去年以来,企业集中钻研西方人的喜爱,把产品的开发定位瞄向“柔软、轻便和舒适”上。而为了打造出适销对路的“橡胶发泡室内鞋”产品,企业还专门花重金从西班牙引进了世界一流的硫化机,成功实现了二次硫化模压成型技术,目前该企业已拥有生产男、女、童各系列模具400多套。更重要的是,他们采取了“贴牌进店”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厂商合作,撬开更多海外市场!
“在英国,玛莎百货拥有大约7万名员工,以及600多家门店。此外,这家英国零售业巨头,在全球40个国家还拥有近300家海外分店。摆进这家公司的柜台,意味着‘烟台鞋’进入眼光挑剔的英国市场!”有关人士说。
他们认为,采取为有品牌的海外销售企业做代工的方式,可免除出口企业注册品牌、获取产品检验认证、开拓市场等大量复杂的工作和成本,又能使产品在无贸易摩擦的情形中,迅速进入海外市场,作为一个长远的市场策略,值得更多外贸企业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