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制造业复苏 5万年薪难招优秀技工
【鞋网】上周市人才市场举办了两场日常综合类招聘会,超过200家单位入场,提供了3400多个需求岗位,超过7000人前来应聘。技工类人才需求超过300人,需求紧迫度较高。
受加工制造业复苏等的影响,近半个月来,市人才市场对技工类人才的需求出现攀升势头。继上周突破260人以后,本周需求在300人左右,而且需求紧迫度高,几乎都是要求尽快上班、马上进入工作状态的。
在招聘现场,记者发现几家“脸熟”的企业,人才市场每周两次的招聘会,他们几乎场场不落。采访中,一家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谭先生告诉记者:“公司从4月上旬开始,每个星期都到市、区两级人才市场招人,但高级电工、焊工、技术人员、车间主任一直招不满,倒是普通文职岗位,头一回就收了几十份简历。实际上,一个熟手焊工初上岗就有3000元左右的月薪,年底还有分红和奖金,而文职岗位月薪只有千元。尽管工资相差几倍之多,相反倒是给的多的岗位招不齐人。”
谭先生向记者表示,虽然烟台本地一些技工学校培养了不少人才,但企业希望招到熟手,一上岗就能独挡一面。另外,他们还从烟台大学招聘了部分学生,大学生的素质相对较高,但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同一所大学出来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处理的方式和对策基本都是一个思路。
记者从招聘会上获得的信息显示,我市汽车零部件、造船、葡萄酒等产业受经济危机影响都较小,恢复得也快,不少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给技术工人开出的年薪都在5万元左右,待遇虽好,但企业还是“吃不饱”,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国内高等教育对加工制造相关专业设置太少,有志于此的学子求学无门;设置了相关专业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又不科学,轻实践而重理论,学生不能具备高级技工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国内大学生的职业观不成熟,很多人不愿意当工人,考大学的时候报相关专业的人少,毕业后真正从事技工的更少。种种原因造成了计算机、法律等热门专业人才供过于求,技术工人和高级技工奇缺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