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奇招”凸显心灵迷茫
经济危机下的2009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不少大学应届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想尽了一切方法,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一些求职“奇招”也应运而生。
多数招聘单位都有这样的印象:向来斯文、内秀的大学生们,一到招聘场,显得无比“生猛”。一位应聘者道出心声:求职市场僧多粥少。“饭碗”和“面子”相比,前者更重要。
为求职毕业生出尽“奇招”
今年求职竞争显得比往年更加激烈和残酷。很多高校中滋生“面试狂热族”,一些与求职有关的“新名词”狂热流传,如“面霸”——任何面试机会都不放过的应聘者;“巨无霸”——被拒绝面试或无面试机会的应聘者……
眼下,又有了一个更新的名词诞生,叫“辛拉面”——辛辛苦苦拉来面试机会。
某财经大学经济系毕业生小华就是典型的“辛拉面”。虽然先前所投递的简历,没有任何回音,但小华仍然不依不饶,一家家挨门自荐,试图与工作人员磨“嘴皮子”,获得面试机会,虽然结果并不乐观,小华却说:“重要的是为自己争取机会。”
在毕业生中,像小华这些原本没有得到面试机会而毛遂自荐前去面试的“辛拉面”们不在少数,他们的口号是“将面试进行到底”。
如果说“辛拉面”是个“面子活”,“团销”求职则是一个新怪招。
所谓“团销”实为“集体求职”,通常是由一个寝室的室友、来自一个地方的“老乡”或以前在打工时遇见的“同事”等组成的应聘团体,在面对用人单位时声称“要留一起留,要走一起走”,以声势取胜。
最近一群应届毕业生为“推销”自己,更出“奇招”,他们在淘宝网上开店拍卖自己,价格从1500-3000元不等,试图通过这种另类的方式,使自己早日就业。
压力大易得“心灵感冒”
以上这些“求职奇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心切和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难免遭遇挫折,心生困惑、迷茫与失落,对这种“心灵感冒”现象不可漠视,须正确面对。
显然,由于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不少高校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有一部分毕业生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这些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毕业生对自我的正确评价,从而成为阻碍他们就业的不利因素,进而影响到毕业生的情绪。事实上,焦虑、苦闷、迷茫等负面情绪如果长时间难以改善,会对高校毕业生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不愿主动与人交流,或者常难以自控大发脾气,或者食欲不振,睡眠过少精神萎靡,甚至出现强迫思维。要从求职挫折的心理情境中解脱,应及时向专业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当然,就业是人生大事,因此每个毕业生都应该谨慎对待。同时,也不应该给自己施加太大的精神压力,否则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在此,特别要提醒高校毕业生,求职时以下五种心态要努力避免。
盲目自信:有的毕业生择业胃口吊得很高,到头来往往会由于自视甚高,对自己的不足和困难估计不足而在择业中受挫。
自卑畏怯: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中途受到挫折,缺乏承受能力,会使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
急功近利:为了暂时的功利宁可抛弃专业兴趣和长远的职业规划,这种功利心理可能会换来一些眼前利益,但从长远发展看并非明智的选择。
患得患失: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当断不断、患得患失,这也是导致许多毕业生陷入择业误区的一种心理障碍。
依赖心理:具体表现为两种倾向,一种是依赖大多数的从众心理,缺乏独立的见解,没有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另一种是依赖政策,依赖他人的倾向,在择业过程中不主动出击、积极竞争,持消极观望态度。
总之,高校毕业生求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一颗平常心面对挑战和挫折,这才是一种健康的求职心态。
- 上一篇:求职中应避免的几种错误心理
- 下一篇:去大公司好还是小公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