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鞋工:离繁华很近也很远
“擦皮鞋……”
这句吆喝声,擦鞋工每天都要喊上几百遍。尽管口干舌燥,但为了多挣点钱,他们没有其他选择。
一手抱着木箱,一手提着凳子,城市深处,他们的身影大多出现在繁华而热闹的地方。但是,那里的繁华和热闹并不属于他们。擦鞋之外,他们除了静静等待,就是忍受内心的落寞。
寒冬的街头巷尾,擦鞋工们让别人足下生光,为自己谋得生存。
自食其力不丢人
王体会,男,现年56岁。
这个老家在鹿邑的单身男人,曾经在家乡和新疆当了20多年的民办教师。一场车祸,把原本健康的他变成了残疾人。为了养活自己,他干起了擦鞋的行当。
想起1997年8月的那场车祸,王体会心里很难受,难受得几乎哭了出来。那年,他在河南商丘办事,不幸被一辆摩托车撞到。从此以后,他的腿就不能正常走路了。几年的休养,他忍受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曾感到活着没有什么意思。按照规定,单身的他完全可以享受“五保”待遇,但看到年迈的父母需要自己照顾,王体会“站”了起来,要以擦皮鞋来为自己谋生,为父母尽孝。
七年前,他来到药都亳州,开始了自己的擦鞋生涯。
七年,尽管自己行动不便,但他已经走遍了药都的大街小巷;七年,他对亳州这座城从陌生到熟悉;七年,他感触最深的是,靠自己的双手挣钱,能够自食其力,虽然干的活既脏又累,但没什么丢人的。
“我估计,在亳州干我们这一行的有200多口子人,大多数都是从外地来的,据我所知,远的有湖北、四川的,近的有阜阳临泉、太和的。虽然我们之间有竞争,但大家还是能和睦相处,像交通路西头的这个地方,基本上是我们几个的老地点,大家在一起都挺好。出门在外,都不容易啊。”王体会说。
热闹旁边心落寞
虽然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但为了多挣点钱,王体会还是和其他人一样,哪里热闹,往哪里跑。
“我基本上一天可以擦将近20双鞋,两块钱一双,每天挣40块钱左右。”按照这样算下去,王体会一个月可以挣1000多块钱。
“算着有这么多,但能剩下的并不多。一天吃饭得花10块钱,和别人一起租的房子,平均下来一天也要两三块钱,早晚的有个头疼发热的小毛病,也得花钱啊。”王体会说,一个月能剩七八百块钱就已经很不错了。
想到自己的父母,就算是再冷的天,王体会也是天不亮就起床,早早地外出挣钱。到了晚上,他又像其他擦鞋工一样,守候在超市、商场、车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只有加班多挣钱,才能够照顾偏瘫的父亲和年迈的母亲。
王体会说,每到晚上七八点钟,他就到魏武大道附近的某超市广场旁守候。因为那里每到晚上就有很多人去购物,广场上也经常举行各种活动,热闹的场合,擦鞋的生意往往会很好。但在那旁边等待生意的滋味,也很难受。
“虽然天天在这繁华的商场旁边,但我只关注着有没有人来擦鞋,有时看着人来人往热闹的广场,心里感到很空虚。”王体会说,好在这些年,他发现亳州的好人很多,有时顾客觉得他是残疾人,擦好鞋后给他五块钱,找零都不再要了。
王体会还告诉记者,他已经半年没有回家了,趁年前还有时间,他要多挣点钱,等到了春节买些礼品回家孝敬父母。每想到这,他就不再感到落寞。
- 上一篇:婚姻如穿鞋
- 下一篇:心理测试:你感觉哪双高跟鞋最适合你,测出你在男人心中值多少钱